被访人:南京市鼓楼医院、南京市代谢性骨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运动专家林华
运动的难度:缺乏管理
主持人:运动的必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启动不了和坚持不了,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希望运动专家给我们分析一下。
林华:运动作为健康的重要基础手段已被人们逐渐认识,但健康管理所执行的运动是有严格要求的。运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为什么达到这些目的(包括健身、防病和辅助疾病治疗)必须运动?还有,如何运动才既安全,又有效?我想大家都未必真的了解。“健康运动100天”的创意很好,但是参加者一定要明确,运动的宗旨是健康,不是为运动而运动,所以在运动以前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个了解,以便知道你适合参加什么项目的运动,以及运动的强度应该达到多少,也就是说运动前必须“知己知彼”。如果让我给你出主意,也就是说让我对你进行运动管理,我就要请你先去做体检,不做体检我是无法管理,也不敢管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运动要防止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运动积极性过高,不顾身体状况超强度运动,比如有的人的骨质已经非常疏松了,却还去做激烈的跳操,结果造成疲劳性骨折,这种骨折还不容易长好。还有的人血压高,血管脆性增大了,弄不好血管破裂会脑溢血,有心脏病的人运动不当会导致大面积心梗,或者肺功能不行,运动会越来越缺氧,有些老年人对自己的骨关节情况一无所知,甚至已知有骨质增生,还在盲目地进行骨关节的负重运动,如爬楼梯、下蹲等运动,最终导致骨关节的严重损害,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主持人:给你这么一说,我情愿运动量小一些,安全性大一些。
林华: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有人以为,我只要动就是运动了,说实话,运动强度不够,动与不动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没有差别,效果体现不出来,那我何必动呢?又麻烦,又费时间,很多人就宁愿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也懒得动了,这就是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认为运动最大的阻力在于认识不到位?
林华:在于运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运动在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最强调的是科学运动,而科学运动最重要的是纠正错误的运动观点和运动方法。有这个管理的意识和认识,不论是别人管你,还是你自己管自己,都可以让你的运动变得有目的、有设计、有方法、有强度,最后出效果,从而达到一个运动的良性循环。进入这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了,运动的难度就降低了。
睡醒量脉搏与运动的必要性。
主持人:你刚才说,多数人对运动的必要性未必清楚,我想普通人当然不会像运动专家了解得那样清楚,只有笼统的了解不行吗?
林华:只有笼统的了解,也许就不会知道运动的至关重要性。我就有这样的体会,我有时会给一些人做运动讲座,讲座以前,很多人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是停留在嘴上的,是无所谓的,可当他听完了讲座以后,就有动力了,这就是认识发生的作用。我们说健康管理,运动管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也许因为我是搞骨关节和运动的,我就认为运动是最有价值的健康方法,可以降低几乎所有的生理和心理的不利影响,它也是最廉价的健康方式,有些人追求健康喜欢吃补药,我们且不说这里的副作用,运动至少可以让你省下不少吃药的钱。总之一句话:运动是人体保持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防病治病最重要的基础手段。
主持人:我听医院里一位糖尿病专家说,她从临床角度尤其支持运动管理和饮食管理,她说很多人完全可以不走到发病这一步的,因为不懂预防控制,最后花大钱受大罪,实在是太可惜了!
林华:有效的运动可以降低50%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可以降低乳腺癌、冠心病、中风、高血压、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减少心梗的再发率,降低血脂、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运动可以保持你的健康骨骼、肌肉和关节。肌肉收缩,刺激成骨细胞活动,就可以促使你骨骼生长,神经协调。
主持人:50岁以后就谈不上长骨骼了吧?
林华:我拿盖房子拆房子打个比方。骨细胞每天都有新陈代谢,人的骨骼好像一座楼,35岁以前,好比有人每天砌两块砖,拆一块砖,增加的比减少的多,楼层在不断增高;35岁以后,每天砌一块砖,拆一块砖,是1比1平衡,骨量达到了最高;50岁以后,是每天砌一块砖,拆两块砖了,楼层在不断的降低,也就是说50岁以后人的骨骼开始退化了。但是你可以通过运动时肌肉的张力刺激成骨细胞,减缓你的骨骼退化。肌肉运动也不仅仅是胳膊腿上的肌肉,还有心肌、膈肌,腹肌等,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使心肌的收缩力加强,能使各个脏器、器官的功能旺盛,肺活量、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我可以告诉你一个自测的方法,你试试看,清晨刚睡醒,一睁开眼,什么事不想也不做,你先摸摸你的脉搏,时间不要长,只要摸20秒,记住脉搏数,然后乘以3,假如超过60次,就提示你应该运动了。
主持人:为什么呢?
林华:刚睡醒时基础心率是很慢的,如果你在这个时候都超过60次了,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时你的血氧含量不够,心脏泵出的血量不足,你就应该通过运动增加你心脏的力量,提高心脏的功能。有氧运动时,人体血液中所含的氧是安静状态下的8倍。当然,有些人是窦性心动过缓,还有长期运动强度较大的人,比如专业运动员,不能这样算,他们的脉搏次数本来就比一般人少。
主持人:我对运动有个经验,那就是当我在办公室忙了一天感到非常疲劳的时候,运动以后,反而轻松了,尤其是脑子里,一片清爽,这是什么原因?
林华:这就是我先前提到的,运动可以改善体内的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紧张综合征、脂肪肝,都是亚健康,很多人觉得压力大,容易疲劳,其实未必是真正的体力疲劳,就是因为不动,大脑缺氧,造成精神疲劳,动脑是非常耗氧的,你看聂卫平下围棋坐在那里不动,他需要吸氧。有氧运动使肌肉收缩、血管扩张,提高了组织器官的供氧量,此外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代谢调节,有氧运动时人体可产生许多的神经介质,如被称为脑内吗啡的内啡肽等等,这些神经介质会把你的郁闷、烦恼等不舒服的情绪调整发散出去,改善你的感觉。还有脂肪肝,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皮下脂肪,看不到人体里很多脏器其实都藏着很多的脂肪,有氧运动可以在增加器官供氧能力的同时,消耗这些脂肪,这个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提高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方面消耗多余的脂肪能量。
减肥要快步走,不停步
主持人:肥胖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还没有把它当作病,它至少应该算亚健康吧?
林华:不,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慢性病了。超重是亚健康,超重说明你的机体代谢出现了负担,肥胖已经是代谢失调了。
主持人:我的一个朋友,越胖越是要吃,不吃就难受,越胖,也越是怕动,因为一动就累,的确是失调。她现在吃减肥药,我劝她不要吃,因为就算她减肥有效,建立在减肥药基础上的平衡也不是她自身自有的平衡,您说呢? 林:减肥是很复杂的,但最安全最长久的办法,没有捷径,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你要告诉你那个朋友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一个月减十斤八斤,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月的体重减少不应该超过2公斤,如果减多了,那就是有氧运动的失败。因为减得太快了,很可能减的是肌肉,更严重的是骨骼会受影响,骨质给减得疏松了,身体的内分泌代谢也紊乱了。骨骼肌肉多打秤,脂肪才有多重啊?所以减肥的人要切记:脂肪是一种来得快、走得慢的东西,减肥不等于减重。国外减肥和国内的不太一样,是要通过测量你的脂肪含量,再设计运动方法和运动强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减脂肪,而不是减体重,因为运动以后脂肪消耗了,但肌肉增加了,所以体重不一定变化很明显,运动早期甚至有可能体重轻微上升。目前有很多的减肥方法,是好是坏我们不轻易评价,但作为大夫我必须告诉大家,短时间内人体受到干预,体重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机体不适应,脏器不适应,人体可能会出现功能异常,应激反应会出现,当干预停止后必然出现反跳,这种状态是十分危险的,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生理调节与外界强加的非生理性干预是不同的,现在时髦的是“移动脂肪”,有外源性的移动,比如穿紧身塑性内衣,抽脂,我们强调的是运动,是内源性的,这得慢功出细活。你不是写过角落里的脂肪——后腰两侧的脂肪吗?这通过简单易行的跳绳就完全可以减掉。
主持人:是吗?不过我喜欢走路,只是不喜欢走得气喘吁吁的。
林华:想要减肥,运动时的心率一定要上去,要比你的正常脉搏每分钟快55 70下,简单自测的方法就是可以讲话,但不能唱歌,这样才能增加呼吸、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而且要持续30分钟以上,真正达到燃烧脂肪。在运动减肥的同时饮食一定要控制,在这儿充分体现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假如你今天晚上饱餐了一顿,你想我先睡一觉,明天再运动吧,那完了,这一觉你睡着了,机体可没闲着,它忙不迭地就把所有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都存起来了,你再想掏出来,就困难了,所以吃完以后,一定要把它运动掉,两小时以后再睡。
主持人:简直就是“睡一夜太久,只争朝夕”了。
林华:其实运动和饮食的关系就像车子的发动机和离合器的关系,如果双方契合得好,在吃好吃饱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会让脂肪储存下来。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