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神经科 > 运动障碍疾病 > 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时间: 2013-03-15 17:2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主持人:怎样才能诊断出这个孩子就得了小儿得了多发性的抽动症呢?

  于作洋:目前关于这个病的诊断还是主要靠临床症状来诊断。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或者是辅助检查的诊断指标。头颅CT和脑电图的检查,表现都是非特意性的检查,或者表现为正常,只是作为排除技术技术性疾病的时候,对于诊断主要还是技术性疾病。这个诊断有这么三条,第一个是21岁以前发病,第二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自如的运动型抽动。一种或者多种发生性抽动,第三条是抽动缺乏其他医学的解释。和病情要超过一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生性抽动对于本病的诊断是必须的。

  秽语在诊断当中,则不是必须的。那么大约有1/3的患者可以有秽语。所以来讲,原来这个名字叫做抽动秽语综合症,现在由于有了秽语这个字,家长比较忌讳,所以倾向于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主持人:怎样治疗会比较好呢?

  于作洋:目前这些病的治疗,西医的办法就是有这么几大类。多巴胺DZ受体阻制剂,包括氟哌啶醇,第一种是氟哌啶醇对抽动症状治疗效果比较好。方法是治疗这个病的优选药。它有效率在70%到80%左右,一天剂量在1到12个毫克。一般是每日两次,一般可以从每次0.5毫克,两到三天,增加0.5毫克的速度,逐渐怎么剂量。调整至症状控制以后,又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为止。

  如果是出现了副作用的时间,应该暂缓加药,等到副作用减轻或者消失以后再调整剂量。治疗的时间一般要维持一到两年。需要注意的是减药和撤药的过程要慢,若减药后症状又出现了,必须继续维持治疗。但是氟哌啶醇它的缺点是副作用比较大,主要表现在锥体外系的症状,如急性肌张力障碍,类帕金森综合症和静坐不能,这个往往是造成中断治疗的主要作用。

  第二种药是哌咪清,作用类似于氟哌啶醇。治疗有效率大约60%到70%。日剂量大约3到6毫克。每日口服1次,开始剂量为0.5到10毫克。副作用与氟哌啶醇类似,有镇静作用,锥体外系副作用,认知迟钝相对较轻,心脏副作用较氟哌啶醇大,可能引起心电节律的变化,因此,该药的可接受性比氟哌啶醇强,但治疗前后需做心电图检查。

  第三种药泰必利,它的治疗效果比氟哌啶醇差,起效较慢,往往开始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降低。它的优点是副作用轻,易于被家长接受,对于症状较轻和病程较短的病例,可以首先使用该药,日剂量为0.1到0.3毫克,分两到三次口服。
网友:我的宝宝不到两个月,前几天白天不睡觉,有时候刚睡手脚就容易动,晚上能睡,但是也是睡不长,有时候就半 个小时,可是这两天,老是睡不醒,也不哭闹,吃奶也不多,现在三个多小时,只吃一次母乳,半夜肚子咕咕叫,以前晚上是这样,现在白天有时候也是这样,我检 查身体没有不正常,体温37.4摄氏度,这样是不是不正常,如果不正常,应该注意什么呢?

  于作洋:这个肯定是不正常的。体温超过了37度,孩子是发烧。应该到医院耳科就诊。孩子睡不好觉只是一个发烧的一个表现。所以孩子不舒服,吃奶也没有原来好。所以建议到医院就诊。

  网友:我的孩子5岁了,得了一年的抽动症,症状是眨眼,噘嘴,抖肩,但是是时好时坏。我希望于老师给我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愈。

  于作洋:这个孩子时间是一年了,不是很长,不知道吃了西药没有。如果没有吃西药,建议服用中药治疗。中药可以就近到中医院小儿科或者相关的专科医生进行治疗。如果是已经服用了西药,可以慢慢减量,逐渐停药。同时可以加服中药治疗。

  网友:我孩子有抽动症,请问怎么治疗,一般情况下,遇到小孩子有抽动症的情况,您会是怎样的治疗流程。

  于作洋:我建议一个是较好到专科的搞专病的治疗,有条件的话,省的走弯路。

  主持人:您谈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一个小孩子是这样的病,你是怎样治疗的。

  于作洋:从目前来讲,西药的治疗,家长很难接受,为什么呢?就是它的副作用比较大。

   疗效也在70%左右,但是副作用比治疗作用更难人寿,就是前面提到的副作用挺多的。所以,孩子较好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我建议还是不要相信各种各样广告一 些药物,成药的药物,在初期或者病重的时候,疗效相对比较差。所以,还是较好到医院看中医。

相关标签
专家
访谈
运动障碍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