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不明原因的死掉了
主持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还有一个名字叫“渐冻人”,这个名字很有意思,首先请樊院长解释一下为什么叫“渐冻人”?
樊东升:“渐冻人”完全是一个俗称了。因为这个病病人肌肉逐渐萎缩,从上到下慢慢地萎缩,最后失去自主活动了,像是被冻住了一样,为了便于公众认识这个病,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叫渐冻人。 渐冻人这个名字从台湾传过来的。
主持人:它的学名全称叫什么?
樊东升:有很多名字,准确的学术名字叫肌萎缩侧索硬化,简称是ALS,在英国又被叫做运动神经元病,在美国有一个另外的名字用棒球明星的名字命名的,叫做Lou Gehrig病,在法国又采用的最初发现报道这个人的名字Charcot病,在世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字,但是大家公认的还是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者叫运动神经元病,这两个含义是基本接近的。运动神经元病的概念更广泛一些。
主持人:刚才说到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现在不是特别清楚,请樊院长能不能通俗解释一下神经出了什么问题才会得这种,为什么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状态?
樊东升:通俗地说就是我们体内管我们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不明原因就死掉了,这个数量会越来越少,假设每个人生下来如果有一千万个的话,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一生就这么多,随着年龄的增大会有一点衰减,不会影响活动。患这个病以后,运动神经细胞,所谓的运动神经元就是指运动神经细胞就出现大量丢失的情况,从原来的一千万丢失到五百万,当丢失数目超过50%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或者肌肉无力的症状,随着数目进一步丢失,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关于这个病什么原因导致它的丢失,这就是病因不清楚的问题。刚才说少量是遗传基因有关系,绝大多数是原因不是很清楚的。现在的治疗更多的是保护性的,在残存的神经元里用药,让它不丢失,保证现有的运动功能。在病的诊断和治疗里有一个新的原则,原来对这个病的态度是尽量不诊断,因为诊断出来也没有什么办法,随着力如太的出现,诊断原则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是尽早地诊断,为了尽早地治疗,越早诊断,残存的神经细胞越多,治疗的时候保护的神经细胞就越多,维持病人运动功能的状态越好,但是这里有一个矛盾,越早诊断的时候,诊断不确定性或者诊断困难越大,而到晚期的时候比较典型了,容易诊断。在我们诊断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随访,可能每三个月每半年一定要随访,特别是早期诊断不是特别确定的,随访会显得意义非常大。
运动神经元病有哪些表现?哪些人易患这种病?
主持人:这个病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
樊东升:全身肌肉进行性的萎缩,最后导致病人丧失主动活动能力,当发展到呼吸肌困难时,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大多数病人的病程在三到五年,它是恶性程度相当高的疾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地办法能够终止疾病的进展。
主持人:请问一下张主任,这个疾病对全身的肌肉都是有影响的吗,是怎样变化的过程,是刚开始某些肌肉起病,后续发展到全身各处的肌肉组织吗?发病是怎样一个过程?
张俊:主要是骨骼肌受累,临床上60%到70%的患者是先从手的小肌肉萎缩开始的,有15%的患者是从舌肌萎缩开始的。病人常见的表现是有一天拿钥匙时发现手使不上劲,然后发现手上的肌肉开始萎缩了。但是这个病的特点是病程进展得非常迅速,一般病人只有3到5年的时间。最后往往是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网友:向樊院长、张主任您好。 说他的女儿17岁,是患这种病的。我想问一下樊院,现在病因不是特别清楚,那在发病人群方面现在有资料研究吗,是年轻人易发还是老年人易发?
张俊:一般以40岁左右居多,对这种病人我们叫做社会和家庭的支撑人群。40岁左右的人正是家庭和事业的骨干,而这个病往往倾向是这类人群,当他发病的时候就意味着家庭的崩解,在这种情况下,它甚至比我们常见的一些老年性的疾病危害更大,这个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比家庭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网友:我的女儿17岁,是ALS的患者,大概是少年脊肌萎缩症,请问这种病好治疗吗?
樊东升:脊肌萎缩症不是我们通常所讨论的狭义的运动神经元病,脊肌萎缩症跟遗传有很密切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三型,一种是婴儿型的,还有青少年型的,遗传的特点非常明显,可以明确地查到在第五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的异常,是直接的致病基因。通常说的狭义的运动神经元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它的病变首先不是遗传病,在少量的遗传病里,问题处在第一号染色体上。临床表现上也不太一样,因为脊肌萎缩症在年轻人当中,青少年甚至到婴儿都可以有,刚才像张主任说的运动神经元病是中老年人更多一些,由于脊肌萎缩症是遗传病,在治疗上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不同, 脊肌萎缩症分为一二三型,如果在17岁犯病是青少年型,发展相对一型、二型慢一些,但是也会发展的,在临床上没有神经元的表现,在治疗上可能更多的对症治疗问题。将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可以进行基因校正的问题,近期还是不太可行的,治疗上没有太多的办法。
张俊:我们正在进行基因治疗的研究工作,最后的趋势都是进行基因治疗的。
网友:两位专家你们好,全身游走性肌肉频繁跳动半年以上是否一定会发展为ALS,我以及和我周围具有相同症状的患友非常担心,我们现在都是20岁左右,期盼两位专家及朋友们答复。
张俊:肉跳感是一个症状,很多人都会有肉跳感,比如说一个大运动量之后,会出现肌肉跳感,另外伴有严重的焦虑情况下,有肉跳,但是光有肉跳不能诊断ALS,还要看到有没有肌肉萎缩或者肌肉无力,如果光有肉跳不随有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那恐怕是忧虑的。
樊东升: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每年有医生来进修学习,这些医生来之前对这个病可能没有太多的了解,到这里来之后,对这个病有了了解以后,特别对肉跳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个病以后发展不好,对自己身上出现的肉跳就特别紧张,这种紧张导致了越紧张越焦虑,肉跳越多,肉跳得咱们自己大夫都难以承受工作,就非常焦虑抑郁,但是他脱离了这个环境以后,因为他毕竟不是这个这个病,脱离环境以后,回去好好了,反过来说精神状态,心理因素跟全身的肉跳是有明显的关系,这方面有很多具体的例子,肉跳不是单独的症状,要根据其他的综合判断。特别是年轻人出现广泛的肉跳,很多情况是跟精神因素有关系,可以适当放松一些。
网友:樊院、张主任两位好,一直在关注三院对运动神经元病的努力,感谢搜狐答疑解惑,我父亲今年4月从太原到三院接受了诊断,诊断为连枷臂综合症,现在过去了两个月,右臂向左臂发展,心情还可以,由于经济原因,只能吃VE和VC,很多病友推荐使用ATP,黄芪口服液,肌生注射也,请问樊院长怎么办?
樊东升:连枷臂综合症是最近几年新的病型,特别是中老年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男性比较多一些,尤其是上肢的肌肉萎缩比较明显,下肢的症状轻微一些,跟典型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比速度偏慢。刚才这个病人的情况在吃VE和VC的基础上,用一些ATP、肌生注射液可以使用,现在对这类型的病人最近投入更多的精力,特别是下肢功能的保护,可能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考虑,欢迎这位病人和我们及时保持联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