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 > 中华医学会胡大一教授谈做心脏病第一目击者

中华医学会胡大一教授谈做心脏病第一目击者

时间: 2013-03-13 18:4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关春芳):各位网友、各位嘉宾,现在进入大家非常关心的访谈阶段,我们怎么争当第一目击者。这个词大家听着很新鲜,刚才已经谈到了在奥运的时候我们北京要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人民。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最大的财富是它的人民,可是现在有很多健康安全的问题在影响,由于心脏的问题造成的猝死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国内每年心脏骤停发病人群能够幸存下来的小于1%,全球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超过了乳腺病,超过了肺癌,平均每天超过一千人因为心脏骤停而死亡,心脏骤停是各种死亡原因当中非常大的杀手,刚才说到侯耀文,说到了马季先生、高秀敏这些大家喜爱的艺术家都离我们而去,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或者是我们的亲人或者是我们的朋友或者素不相识的同胞突然倒地,我们束手无策。心脏骤停什么原因造成的?真是防不胜防吗?

  今天我们有请心脏内科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的候任主任委员,也是今年世界心脏日国内区的主席胡大一教授给我们讲一讲。

\
胡大一教授

  胡大一:刚才讲到心脏猝死的原因问题,心脏猝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快速的心室颤抖,这种极快无规律的跳动,心脏不可能有任何能力去有效收缩排出血液,使大脑没有血液供应,病人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出现快速死亡。救治不及时,存活下来也是脑死亡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心室颤动是导致死亡的最直接的原因,最常见为心脏停波不跳。

  潜在的原因是什么?中年以上的尤其男性,侯耀文先生是59岁,梁左更年轻40多岁,尤其中年男性,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有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人,男性56%,女性44%,从没有症状到第一次发现自己不舒服就是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猝死。有的患者来不及心肌梗死,已经猝死了,做尸体解剖没有看到坏死,并不是每个病人有心绞痛,再有心肌梗死再有猝死,很多的第一表现就是猝死。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应该特别关注的,猝死大部分是年轻人、运动员,实际是心脏基因的一些突变引起的心电活动异常。运动员有肥厚心肌病,很多年轻人突然倒地了,实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最常见的是夜里睡觉打呼噜,睡觉直接就死了,常常发生在夜间。这是一些年轻人,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室颤,引起心室颤抖的原因不一样,离子通道病,实际是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的猝死。

  第三个原因,大家不应该忘记经常被忽略的一件事情就是大面积肺栓塞,长期卧床、不运动、下肢血流缓慢,一直血栓脱落回到心脏堵在肺动脉,一旦赌在肺动脉没有血液供应,比心肌梗死死的还快。

  直接导致的原因是大脑没有血液供应,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是心室颤抖由于快速没有规则的心率失常,导致室颤的原因一个是心脏缺血冠心病,第二个是运动员年轻人突然在运动场一些公共场合猝死,并且除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在夜间,很多是在兴奋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出现意外,大面积的肺栓塞是不容忽视引起猝死的原因。

  如果在救治当中除了原因可以去找一下,非常直观的是如果大家意识到这个很快的除颤,把心室颤抖除掉,这是挽救生命的一步,无论做心脏按压还是别的都是过渡,延迟死亡的过渡,如果现场快速把心室颤抖解决,这个是最根本的方法。除颤的时候每延长一分钟,生存的机会就会少10%。我们希望在倒地的4分钟以内越快越好,做心脏按压可以延缓,如果当场可以除颤的话先让病人起死回生再说别的事,为什么配一个傻瓜除颤器,这跟照相一样,咱们不是专业摄影师就用傻瓜机,试过这个机器的就知道怎么用。我们做心脏按压是为了争取时间,如果有可能及时除颤,十有八九是这个。如果心脏完全停掉心脏不跳了,这种挽救的机会要比室颤的成功几率大大减少,而非常可能挽救生命的是除颤,除颤快的话也是避免大脑出现脑死亡的一道关键措施。

  主持人(关春芳):心脏猝死是不是猝不及防还是可以防的?

  胡大一:侯耀文先生这个事情能不能防?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不可防,我们希望通过搜狐健康告诉北京老百姓告诉国内老百姓,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关键是大家得信,信还得做,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很多知识,但是不相信不做的话就没用,相信了才能有行动。我想跟大家说一个最重要的,既然冠心病患者一半的患者第一次发病是心肌梗死和猝死,我认为对这样一种发病特点的疾病怎么强调预防都不过分,干预的措施一定是防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一半的病人已经不可能。作为一个心内科的医生我非常希望今天传播预防知识,心脏猝死可防可控,我们争取不发生。

  怎么做?2004年公布了国内有几千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全世界52个国家的共同研究结果,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在52个国家只要发生一例初次发生的心肌梗死都在同一个地区找到一个性别相同、年龄近似、职业类似的没有得心肌梗死的人做对照,大家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张三得了心肌梗死,李四部得心肌梗死,到底遗传是主要的还是后天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最后的结果终于揭开了冠心病的神秘面纱,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心和科学的证据,冠心病可防可控,心肌梗死猝死可防可控。九项都在我们北京市民的身边,容易检测可控的九个因素可以解释和预测90%的心肌梗死也就是说十个心肌梗死有九个可以被解释和预测,六个心肌梗死可以被预防。

  第一,血脂异常。胆固醇总是第一个永远不得不讲的故事。

  第二,吸烟。大家不要小看吸烟。

  第三,糖尿病

  第四,高血压。

  第五,中心肥胖

  第六,平时缺少运动。

  第七,饮食缺少蔬少水果,蔬菜水果吃的太少,大鱼大肉吃的太多。

  第八,精神紧张,急功近利压力太大,心态不平衡。

  第九,少量饮酒有利于健康,大量饮酒超量饮酒有损健康。要喝酒的话,啤酒250毫升,白酒1两,红酒2两。

  这九条哪条神秘吗?一点不神秘,北京市二级医院都可以查的,买把皮尺量量腹围没有任何成本,男的腹围超过90,女的超过85就要注意了。血压表家庭可以买,现在查血糖指血就可以检测。多吃蔬菜,饮酒限量,把烟戒了,有健康意识关爱生命的人都可以做到。单独要注意的就是血脂胆固醇,到医院里面就可以查查。为什么不神秘可防可控,这九条都在我们身边,大家有健康意识,相信科学认真做到。这是一个防止得住的疾病,五个数字达标,零吸烟、把血压控制在140以下,总胆固醇控制到5以下,血糖控制到6以下,腹围控制在90、85以下。

  马季先生得过心肌梗死,他未来十年当中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达到20%,马季还有糖尿病,未来十年将近50%的人会再次发生心肌梗死或者猝死,这是极高危的人群。没得病的人要做好预防,抓好五个数字达标,如果得病的话,一定把β阻断剂吃够量,还要做好除颤器。病前防得住,一旦得病快速心脏按压快速除颤,在体内埋藏一个除颤器快速开通,对病后已经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是未来再次出事最高危的人群,把药用好,β阻断剂要用好,需要在体内埋藏一个除颤器,一旦出事快速起动挽救生命。

相关标签
中华
医学会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