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杨卫平谈宝宝消化道常见的疾病
专家简介:
杨卫平,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东城区儿童保健工作。北京市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二十余年。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与了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儿童保健所牵头的科研课题及调研工作。
求医网友:专家您好!我宝宝现在9个月了,在他6个月时(2008.4.5)肠套叠住院,采取空气灌肠方法冲开了,这个月(2008.6.8)又因肠套叠入院,2天内连套3次,头两次都采取空气灌肠方法冲开,但第二次空灌后不到5个小时又套上,不得已6.10日中午紧急动了开腹探查手术,医生说他的肠管并无异常,套叠部位一捏就开了,阑尾约10公分,说是比成年人还长,于是把阑尾割去了,出院时医生也不能保证今后不再肠套叠。肠套叠这个病难道真无法预防吗?平时饮食要注重些什么?现在我们听医生的一个月内只给他吃稀饭、面条和牛奶,手术后到现在一直都有便秘的症状,2天一次大便,比较干,而且吃完东西后爱打嗝,这是正常的吗?有什么好的方法预防便秘?肠套叠手术后多久可以正常饮食?菜泥肉泥什么的能吃吗?
杨卫平:肠套叠是轻易复发的,有些小孩可以发生两次以上。你的小孩有点小,建议再去小儿门诊看看,把现在的情况跟医生说说,等医生昨晚检查以后再说。大便假如干的话,可以适量的添加一些蔬菜泥和水果泥,一次稍加一点,多喝水,假如有以前的症状再出现的话,就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
求医网友:您好!我女儿今年四岁了,前不久女儿便秘。女儿吓得直哭,我摸了一下好大一块大便,挺硬的,在肛门处,可能直径等四厘米多。我还以为她吃了什么不消化的东西了。最后到医院拿的开塞露,不知道是不是这种药,反正捏上一点很快就拉下来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便秘?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防治的?平时应该注重什么呢?
杨卫平:孩子便秘最常见的原因是粗纤维性的食物吃的太少,喝水量不足。建议天天给孩子进食250克左右的蔬菜水果,芹菜,绿叶的菜等,西瓜等水果都可以多样的添加,蛋白质的食物不要摄入地过多。
求医网友:我家宝宝8个月22天了,小的时候消化就不好,四个多月加辅食后才好,6个月的时候
宝宝消化道常见的疾病的肺炎,用青霉素和先锋消炎后,腹泻非凡严重,有奶瓣子绿色水样便,吃鞣酸蛋白孝母散才好,6月16日打完麻疹疫苗后,19日发烧39度,用青霉素和炎虎宁消炎后,便的更厉害,没办法还没好彻底就停药了,到现在孩子还拉肚,不是很稀但是绿色奶瓣子,还有点粘,天天的拉三到四次,宝宝生病就得用消炎药,但我家宝宝反应这么强烈,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专家能帮帮我,怎样改善宝宝的消化能力。
杨卫平:假如现在小孩单纯的大便一天三到四次的话,建议家长取小孩的新鲜大便去医院化验,单纯的大便,没有发烧和呕吐的话,可以吃一点妈咪爱和培菲康,调节一下肠道菌群,注重吃药的时候用45度左右的温水服用,不要和抗生素同服。
求医网友:专家,您好!我宝宝两个月多点,现在体重7kg,身高60cm,全人工喂养,天天喝5-6次,每次110毫升左右,大便每两次一次,偶然三天,要靠开塞露帮忙,有好几次大便颜色是绿色的。还有喝奶后半小时左右会打嗝,打嗝的声音有点响,抱着的时候能感到她肚子一鼓一鼓的。请问专家,她这是消化不好吗还是其他的什么问题。请专家百忙中给予回复,非常感谢!
杨卫平:身高体重都正常。天天喝5-6次奶,奶量也可以。人工喂养的孩子,天天尽量有一次大便,家长要按配方奶粉的说明调制奶粉,不要过稠。喝完奶后,竖着抱孩子,拍拍嗝,让孩子吸进去的空气正常的排出。
求医网友:您好,我家宝贝是母乳喂养,四个月了,前一段时间得了鹅口疮,一直用药效果不是很好,最近又腹泻,去看说是消化不好,着凉了;请问消化不良和鹅口疮有没有直接关系? 如何才能治疗鹅口疮?消化不好,最近吃了妈咪爱和乳酶生,现在一天拉三次正常么?大便里有一些奶瓣之类的东西,请问还需要用一些药么?老人常说,妈妈吃一些凉的东西,孩子会消化不好,请问我平时吃一些水果或喝一些常温的牛奶、饮料,会使孩子消化不良吗?会对孩子有影响么?问了这么多,麻烦您了!
杨卫平:鹅口疮由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症,以新生儿和小婴儿多见,原因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奶瓶感染以后引起的。不是什么严重的传染病,建议给孩子涂抹制霉菌素甘油,另外把孩子用的毛巾和奶瓶彻底消毒,母乳喂养的孩子要在喂奶前把乳头洗干净。精心护理以后,即使不吃药,孩子自己也会好。一定要注重孩子的卫生和消毒。 鹅口疮一般不会引起腹泻,腹泻一般是由于肠道菌群紊乱之后导致的,你的孩子是消化不良,可以把现在加的辅食停停或者减少量,妈咪爱可以吃,但是不要持续的吃,建议吃两周左右即可。 目前根据你提供的信息,鹅口疮和腹泻没有关系,目前假如母乳完全能满足孩子的食欲的话,可以进行纯母乳喂养,妈妈注重多吃一点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要吃油腻的食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