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小儿感染性疾病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久治不好怎么办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久治不好怎么办

时间: 2013-09-04 12:5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网友:专家您好!小贝壳园丁好! 我女儿快三岁了,平时很少有病,前几天一直有点咳嗽,白天好一些,夜里多一些。我给她吃了一些止咳药。这两天夜里不咳了,白天有时会咳几声,现在药没吃了,我想吃多了也不好,应该没大问题吧。

  李玉瑶:这个季节孩子咳嗽不一定是因为有炎症。因为季节干燥,孩子的呼吸道处于干燥状态,就容易咳嗽。特点:晚上咳嗽多,平躺时咳嗽多。多喝水,可以缓解。每天的饮食中,都应该以多水分的食物为主。屋子里不要太干燥,同时多通风。

  网友:李老师好,小贝壳好! 我家宝快7个月了,感觉她常常会因为天气变化或稍遇冷热便会喉咙有积痰,轻微咳嗽的情况,有的时候天气变了,也会流清鼻涕,请问像这样的小小不适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晚上睡觉小孩子一醒就会蹬被子,我们做父母的发现了也只能是事后再给她盖上。心里总是担心这样一冷一热对她不好。宝宝又不喜欢开空调的(空气不好她更爱闹呢) 另外,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小婴儿的穿着是不冷不热刚刚好呀。我家宝凉了容易流鼻涕,热了又容易上火,红屁股,还会有些便秘。小孩白天睡觉是否也需要脱棉袄盖棉被呢?或者不脱衣服光盖一层毛毯,醒了之后直接抱起来会不会容易着凉呢? 最后一个问题,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李老师您认为这话有道理吗?难道是我们在带宝宝的时候做得太细了,才会让她这么娇气吗?

  李玉瑶:多喝水少吃点东西。俗话说:“饿不坏能撑坏,冻不坏能热坏。”

  网友:专家你好,我家宝贝四岁了,已经上幼儿园一年多了,但是没次去幼儿园时间超不过两个星期就生病,而每次都是喉咙发炎而导致发烧。最长幼儿园去了三个星期,而三个星期也有几天没去,断断续续的上。第四个星期还是发烧了,只要在家就没什么事情,也极少的生病,两岁半前几乎没生病,去幼儿园以后。常常生病,总是上十几天一星期在家休息半个月。反复如此,很苦恼,常常和孩子爸爸说,孩子不恐惧幼儿园,我们当家长的都恐惧了,元旦前生病之后就没幼儿园了,也没生病,马上又该送去了,心里还真是害怕,怕去了在生病喉咙发炎,发烧,咳嗽,必须输液四天以上才能好,而每次生病几乎是高烧,三九度七,请专家支招~谢谢~

  李玉瑶:4 岁前,宝宝生活的环境他已经适应了,到幼儿园后,环境与他之前的完全改变,就会出现不适应,同时因为心里的不舒服,喝水少,对于周围的环境处于恐惧状态。这种原因下,就会生病。建议,宝宝现在已经懂道理了,应做好充分的入园心理沟通,同时每天回家多喝水,补充白天在幼儿园的水量不足。也告诉宝宝向老师主动要水。回家后,不要再吃主食,可以多吃水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宝宝适应新的环境后,就不会再生病了。

  网友:我家宝宝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咳嗽,刚开始的时候好像很厉害,再加上流鼻涕,吃感冒药还有咳嗽药有点见轻,现在都有一二个月的时间了,还是半夜有点咳,请问这样的情况还需要用药吗?另外白天给他喝冰糖烧的梨水喝。谢谢!

  网友:专家好 我的孩子刚刚一岁。 请教一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感冒了伴38.6度以上的高烧(查血后,大夫说血项偏高),必须要打吊瓶吗?如果坚持不打,吃什么药既管用又对孩子产生的副作用小。

  李玉瑶:如果感冒血象偏高,孩子一般症状较好,可以吃药。一般都用头孢类的药物,对孩子较好。治疗效果快,基本没有副作用。

  网友:我的宝宝4个半月了,一个月时候剃了胎发,现在脑袋后面的头发长的很慢,去看医生,手是缺丐,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李玉瑶:钙的标准是,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临床其它成分的钙吸收不好。

  网友:李大夫: 您好,我家宝宝脸蛋总是红红的,去医院大夫说是肺热。我该怎么办?

  李玉瑶:是否室内的温度超过了26度,同时孩子是不是穿的太多,因为环境过热脸红。如果是这样,要降低温度,孩子少穿些。孩子的手心是温的,证明他的温度是合适的。因辅食添加或喂奶过量,水喝的少也会引起脸肺热。两次奶之间多喝水就会缓解。

  网友:小贝壳好 李老师好 我家闺女前几天因为感冒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打了四天的针,好是好了,可是嗓子里有时候还是呼噜呼噜的,是不是还是痰多啊,什么药去痰效果好啊。

  李玉瑶:痰多是因为有炎症,说明炎症还在,建议检查一下血常规,原则上讲,支气管肺炎期应该是一周的时间,所以我觉得用药4天还是少了些,只要炎症消了,痰就少了。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耐心介绍,有病一定早治疗,最后提醒大家要去正规医院就诊。

  【文章转自:宝宝树】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