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包疾病 > 杨祖福教授谈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

杨祖福教授谈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

时间: 2013-03-27 14:1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记者: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请来了北京博爱医院 心内科杨祖福教授和我们谈谈有关心包疾病方面的问题,杨教授,您好。首先我想您的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治疗时要做什么辅助检查吗?

\
杨祖福教授

  杨祖福教授:

  1.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有持续菌血症。但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对可疑病例,应在24h内至少培养3次,连续3天,才可能取得阳性结果。细菌的分布是随机的,每次采血应取不同部位静脉血10ml,分别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也应培养3周以上。培养阳性者,应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血培养较好在应用抗生素前进行。对已应用抗生素者,如病情允许,可停药3天再做血培养。抽血时机以患者出现寒战时较好,必要时抽取动脉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菌血症并不一定伴有寒战和高热,故需多次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

  对于多次血培养阴性,且长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者,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必要时可做真菌方面的检查。血培养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不但可以确立诊断,还能指导有效应用抗生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培养检查。但现在由于临床上血培养阳性率不高(36.7%),完全依赖血培养结果可能会延误病情。

  (2)血常规:患者多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多,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中青年患者,血常规可用于评定病情发展或作为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或极度衰弱者,机体反应低下,血常规不能用于评定病情发展。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患者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可有蛋白尿或血尿,同时伴有肾功能异常。

  2.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或呈原基础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仍需经常检查心电图,出现心肌梗死表现或传导障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新出现的传导障碍,表明感染累及传导束,或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需紧急手术治疗。

  3.胸部X线 亦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系列胸片检查,根据心脏大小及肺淤血的程度,以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评价,可评估患者心功能及对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反应,对选择手术时机有帮助。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十分重要,二维超声和食道超声对心内膜炎的诊断率可达80%~90%。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检出率90%~100%),有无心肌或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瓣膜损伤程度,心内膜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发现基础病变,对预后判断和外科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选择均有指导意义。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所需时间长,且病情变化快,故应多次反复检查。

  [诊断]对心脏病患者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的杂音性质改变,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若患者伴有栓塞表现,则基本上可临床确诊。血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并为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提供依据,但血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发现赘生物,但未发现赘生物也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继发于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较原发性者困难,一般表现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若同时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有体循环栓塞表现,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仅有发热,可反复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可确诊。血培养阴性,可结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应了解有无瓣周漏或瓣周脓肿,有无人工瓣功能异常,有无心内赘生物,如发现赘生物,可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生物瓣诊断结果较可靠,对机械瓣由于金属的强回声,超声检查往往难以精确探及小赘生物。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提供较好的图像。因此,对手术后持续发热而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能一味等待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而应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综合临床表现与各方面检查资料,作出确切诊断。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