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偏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三餐不定、烟酒不忌、压力大、节奏紧,这些都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而这些正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常见的诱因。据调查数据推断,将近67万广州市民频繁出现烧心、反流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但门诊观察的发病率恐怕远不止此。胃食管反流病什么人最高发?怎样发现胃食管反流病?应该怎么治?听听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三位专家的意见。
专家介绍:
姜泊教授
姜泊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内医师学会消化医师分会执行委员,第二届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朱薇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后。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分学会青年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肝硬化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胆协作组成员
陈烨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后,主攻胃肠道感染与炎症的发生机制。现为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美国细胞生物学会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委员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
主持人:有资料说广州患胃食管反流病的人高达67万之多,它的发病率真的有这么高吗?什么人最高发呢?与年龄性别有关吗?
姜泊教授:不只,如果从症状来说,大多数人可能都出现过反流的症状,不过有些人只是短时间出现,调整生活方式后很快就控制住了。如果从症状学的角度看,50%都有可能。
陈烨教授:从门诊来看,患胃食管反流病的人群中以中青年最多,28-45岁之间。还有一个特点是职业人士、城市人群比较多,农村人群比较少。这可能与几种情况有关,一个是职业人士压力大,容易患病。一个是对自己健康更关注,对疾病了解得更多一些。从性别看,男女比例差别不大。
姜泊教授:胃食管反流病与生活节奏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人处于事业拼搏期,工作强度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三餐无法定时定量,而且喜欢浓茶、烟酒、咖啡一并上,缺乏养生与健康意识,这样很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
主持人:这么多人患病,那来就诊的人多吗?
朱薇教授:一般刚出现症状就来就诊的人很少很少,绝大部分都是拖了比较长时间的。很多人都是自己先买药吃,很多病人在主诉的时候就说什么胃药都吃过了。其实胃食管反流病初发就诊通过正规治疗控制起来很容易,但长期拖延反复就诊的人就会差一些,除了病情本身之外,还牵涉到神经心理的问题,老病患痛苦长期得不到缓解,一般都比较焦虑、忧郁,这样情况会更复杂,治疗起来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主持人:胃食管反流病都有些什么症状,人们怎样知道应该什么时候来看医生呢?
陈烨教授:胃食管反流病是根据症状就能确诊的疾病,它的典型症状是反流、反酸、烧心、胸痛、胃痛,另外胃食管反流病还有许多胃外表现,比如慢性咳嗽、咽炎、声带小结、哮喘等等。我们有一个测试,根据你自身的情况打分,如果12分以上就是患有胃食管反流病,需要就医进行规范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 点击测试]
主持人:只用症状就可以判断吗?不需要做胃镜吗?
朱薇教授:根据症状就可以诊断。如果有典型的症状烧心、反流等,可以根据症状来治疗。单凭症状就能治疗,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不需要做胃镜。还有一种“报警症状”,比如患者年纪较大,或者出现体重下降、大便潜血阳性、吃东西有梗阻感等,是一定需要做胃镜的。再有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可根据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做胃镜。
主持人:胃食管反流病的胃外表现这么多,那有没有病人是被误诊了,后来从别的科室转过来的胃食管反流病就诊的呢?
朱薇教授:当然有,胃食管反流病也是在90年代才写进教科书的,规范治疗也是近几年的事,不仅是患者受教育,医生同时也在受教育。不少病史“悠久”的患者都曾被误诊为胃溃疡、慢性胃炎、哮喘、慢性咽炎、慢性咳嗽等。从目前门诊的情况来看,从耳鼻喉科转过来的病人最多,其次是呼吸科。
小知识:“烧心”是什么感觉?
在日常口语里,北方人多用“烧心”一词来形容胸口的烧灼感,而南方人则爱说“反胃”。所谓烧心,指的是一种胸骨后烧灼感,它大多可能与心脏病无关,尽管在胸骨部位的烧灼感会让人担心是心脏出了问题。很多时候,如果烧心伴随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就多半与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道疾病相关。当然,的确有些心脏疾病也会引起类似的疼痛感,所以,需要医生诊断才能确定病因。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