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但是好像一般常规的化验好像都是空腹血糖比较多。
颜晓东:对于我们南方这一块,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要监测,在西方国家他们主要以监测空腹血糖为主。
主持人:所以这是东西方糖尿病患者在个体化治疗上的差异。
颜晓东:对。对于东方糖尿病患者来讲,我们的血糖监测千万不能漏掉餐后血糖这一点。
主持人:其实刚才听您说,我也大概明白,国内人可能先是生活方式干预一下,然后是口服药,然后再进入胰岛素的治疗。那西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介入就比较提前,另外一个是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检测和监控也有一定的差别。是这样吧?
颜晓东:对。
主持人:还有一个您提到的糖化血红蛋白的问题。这一块我们现在国内的糖尿病患者的达标率高不高?
颜晓东:在这方面国内糖尿病患者达标率并不高。前两年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能达到小于6.5%这个水平也就是占了25.9%,也就是只有四分之一的人群达标。所以我们还有四分之三的人群达不到《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小于6.5%的水平。当然不能达标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过去没有充分认识到胰岛素的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实际上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是非常确切的,那么在胰岛素使用过程中,大家担心的诸多问题,比如低血糖问题、使用的依从性问题、体重增加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得到处理的话,胰岛素使用的比例会明显的提高,而且血糖达标的人群也会逐渐增多。
主持人:就是大家对胰岛素的使用本身存在误解是吧?
颜晓东:是的。
主持人:那刚才您也说了这么多,结合我们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这种特点,您给总结一下,他们使用胰岛素治疗要有一个怎么样的方案比较好?
颜晓东:首先应该认识到,国内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丢失的比较早,那么在丢失的过程中,还有一个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前期还有整个糖尿病过程中都始终存在的。所以这个国内人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缺陷以及胰岛素抵抗现象是并存的。那么,根据个体的差异,我们先要看看患者的β细胞功能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胰岛素抵抗属于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治疗前一个很重要的检查过程,建议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必须做有关这方面的检查,在治疗方面呢根据个体确定他的治疗方案。从现在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应该更为重视β细胞功能的保护,当然,在保护这一块我们可以更早的采用胰岛素的介入治疗,因为高血糖它有它的毒性作用。所以在保护β细胞功能这一块呢,我们应该更快更早地把血糖控制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么另外胰岛素抵抗这一块也不能忽视,为什么呢?胰岛素抵抗不解决的话,我们的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的用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患者不容易接受,所以在保护β细胞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胰岛素抵抗的一些药物治疗。这两方面都要有所兼顾,只有这样的话,才能把血糖控制好。那么在血糖谱这块,个人之间存在差异,有些人以空腹血糖高为主,有些是以餐后血糖高为主。所以我们在确定治疗方案之前,要了解这位患者的血糖谱特点,根据他的血糖谱特点来确定我们的口服药或者是胰岛素的哪一种剂型。对于空腹血糖高的病人,我们更应该采取基础胰岛素的治疗,那么对于餐后血糖高的病人,我们更多会采用一些速效胰岛素,或者餐时血糖调节这一类的,或者阿卡波糖这类药物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