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问题是会经常出现,还是只是那些情况才会出现?
曾龙驿:对于糖尿病科的治疗来说,低血糖是影响病人接受治疗和影响我们控制血糖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药物治疗很重要的一个副作用,低血糖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比方说病人出现严重的低血糖以后,病人会留下非常恶性的记忆,病人就会不愿意介绍这样的治疗;同时,病人一旦出现低血糖以后,比如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病人经常主动增加进食,那这个回过头也会导致病人体重的增加,体重的增加本身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不好的。所以实际上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我们是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出来的一个理念,叫做“优化血糖”,就是一方面保证病人血糖的控制,同时又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怎么样避免,除了我们前面讲到的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比方说从小剂量开始,要有规律的饮食和运动的配合等等这些因素以外,还有就是选择比较合适、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比如胰岛素,我们是提倡用胰岛素类似物,这些速效的类似物、长效的类似物或者是基于这些速效类似物的预先混合的这些复合类制剂;促分泌剂我们现在也提倡尽可能的用这些所谓生理性的促分泌,就是它对胰岛素的分泌刺激作用跟血糖是没有关系的,就是你血糖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药物浓度比较高,对胰岛的刺激作用也比较小,这些就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是每个病人治疗的情况不一样,发生的风险也不一样,总体来讲胰岛素治疗的病人,低血糖的风险大一些,用胰岛素促分泌的病人风险大一些;还有就是病人本身有一些基础病的,比如慢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那他低血糖的风险就大一些,或者有慢性肝病,尤其到了肝硬化,就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还有肾衰竭以后,在这些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也是比较容易出现低血糖,所以这些病人低血糖发生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如果你用的是其他一些治疗,比如二甲双胍、或者胰岛素的增敏剂、糖苷酶遏制剂,那么相对来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就比较小。也就是总体来说用口服药的病人比用胰岛素的病人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要低,当然我们这个“比”应该是用同时代的东西来比,如果我用现在的胰岛素类似物跟以往的优降糖来比,那优降糖的低血糖风险可能更大一些,我们是用胰岛素类似物跟现在比较好的口服药来比。
主持人:口服要比胰岛素的低血糖风险小是因为它降糖机理不一样还是因为它的效果不一样?
曾龙驿:一个是像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糖苷酶遏制剂这些从机理上来讲都不至于引起低血糖,其他促分泌的药,包括胰岛素,这些短效的或者生理性的促分泌药物一个是它作用的时间很短,第二个它本身促进胰岛素的促进是跟血糖的浓度是相关的,所以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低血糖的风险。吃口服药的人通常都是早期糖尿病,有一定的胰岛储备功能,实际上现在也发现胰岛功能差并不只是胰岛素分泌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受影响,所以如果一个病人本身的胰岛有一定的功能,所用药物的剂量通常就比较小,他也有一个比较好的抗低血糖的机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反而就小了。越是到了糖尿病的晚期或者严重的状况,比如2型糖尿病的晚期或者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破坏的非常严重的时候,这些病人容易发生高血糖,同时也容易出现低血糖,这跟胰高血糖的分泌障碍也有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尽量保存胰岛的功能,哪怕一点点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