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内分泌 > 糖尿病 > 高宏凯教授介绍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高宏凯教授介绍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时间: 2013-04-03 14:3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王莹:亲爱的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健康频道的《养生坛》节目我是主持人王莹。随着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糖尿病,今天请到专家介绍和了解糖尿病,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高宏凯,欢迎您高主任。

  高宏凯:各位网友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王莹:高主任首先请您帮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得糖尿病的人有多多?什么又是糖尿病呢?

  高宏凯:从全球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不管发达国家、发展国内家都是高发的一个疾病。国内2010年的统计数据国内人群9.7%的发病率,大概在9240万左右,这个事非常令人震惊,全球这个趋势持续增加,全球应该是2亿到3亿的人群。去年世界糖尿病大会上报道最新数据,这个数据国内比9200万还要多,肥胖人群再加上,国内有2亿人是糖尿病和糖尿病潜在人群。

  主持人王莹:高主任我们有没有做一些调查和研究,为什么得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

  高宏凯:这方面研究相对是比较多的,因为糖尿病是个重大疾病,包括国内很早在慢性病报告里,把它列入目前阶段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投入力度研发力度很大。影响糖尿病发生原因很多,有的人说糖尿病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疾病。

  主持人王莹:吃的太好了。

  高宏凯:对,吃的太好了,运动太少了,这是一个原因。总体来说一个慢性疾病发生原因可以分三类,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遗传背景的问题,遗传背景的问题是我们基本改不了,慢性病发生几率在50%左右。另外,所处的生活环境,像水源、土壤、食物这些因素我们基本改变不了,占20%左右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生活行为习惯的问题,这里包括很多,随着现代社会高度发展,大家工作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很多丧失了跟大自然进一步深入沟通的机会,平常现在上班也不走路了,也不骑自行车了,食物越来越丰富,不仅是吃饱的问题是如何吃好的问题。但是在生活质量改善以后,如何吃好很多人不会做的很好的这样一个情况,这样导致什么?营养过剩,高脂血症肥胖,再加上社会压力生活节奏快,加上熬夜精神紧张,在现代社会这种发生几率非常高。这样的话越来越多的人患糖尿病。

  主持人王莹:我们发现您在讲得糖尿病的因素当中,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但是有一些因素是无法控制,您说的遗传因素,这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生活习惯的改变,可以做到比较科学合理的生活的规律一个习惯的掌握。

  高宏凯:是。

  主持人王莹:像得糖尿病一般会分几个型号吗?

  高宏凯:糖尿病分四个类型,平常接触最多的是二型糖尿病,还有一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还有低发的,这些里二期糖尿病占最多占90%以上,一型糖尿病比较多见,妊娠糖尿病是我们关注的人群母亲孕妇。特发是跟治疗密切的,这些治疗更差一些,主体人群是二型糖尿病。

  主持人王莹:一型糖尿病是什么情况呢?

  高宏凯:一型胰岛功能衰竭很明显,起病年龄比较早,15岁之前发病,胰岛功能减退很快,年龄比较轻,消瘦比较明显,这是它的特点,胰岛功能减退明显。

  主持人王莹:但应该是个案是少数?

  高宏凯:少数,应该是在10%左右,发生几率比较小,国内人群发生几率比较小,欧美国家一型糖尿病发生几率比较高。

  主持人王莹: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如果孕妇有糖尿病,会不会为她以后得糖尿病埋下隐患呢?

  高宏凯:是的。我们曾经在前面的一次健康教育上谈过这事,对很多孕妇我们医生问,你希望生一个体重多大的一个婴儿,很多人都说要生个八斤以上的,生个大胖小子,觉得这孩子多健康,其实不是这样的。胎儿发育完全成熟,标准是5斤,2500克以上是正常的,8斤以下是很好的体重,太大巨婴是增加母亲患糖尿病的几率的。

  在妊娠期各大城市产前检查非常规范,产前检查是可以筛查出妊娠糖尿病的。妊娠期血糖正常,妊娠结束后还正常,这样的病人容易患糖尿病,在妊娠期有一个生理特点,她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加重,妊娠中期这时机体要拮抗胰岛素发挥作用,倾向血糖升高,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这是生理现象,如果过了这个情况生理现象减轻或消失,血糖还是过高,定义为妊娠期糖尿病。

  主持人王莹:我们说说常见的二型糖尿病,怎么为它定义的呢?

  高宏凯:二型糖尿病是生活行为性疾病,或者称为行为性疾病。刚才说了几大原因,遗传背景改变不了,生活环境改变不了,但是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改的,可以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这个是行为疾病的一个特点,它是跟一些慢性疾病发生是密切相关的。举例子,最常见是活动少。

  主持人王莹:经常坐着。

  高宏凯:对。经常坐着或者是出门开车上班就电梯,基本上一天能量消耗很少,这样产生问题就是能量消耗很少摄入量没有减少,这样每天能量是净剩的,净剩储存方式是脂肪,脂肪累积一定程度肝脏超过它的代谢能力,沉积在肝脏周围腹腔内脏器,慢慢病人就胖起来,高脂倾向游离脂肪酸,血脂增高以后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如果病人胰岛功能相对比较好,能应对胰岛素抵抗这个现象,胰岛素抵抗用通俗方法解释,正常的过渡的分泌胰岛素,仍然达不到正常量的胰岛素的作用,这叫胰岛素抵抗,可能分泌2倍、3倍、5倍、10倍的胰岛素量达不到正常胰岛素作用,这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好使。由于肥胖生活习惯上逐渐导致胰岛素抵抗,慢慢胰岛功能如果能拮抗这个现象,病人不表现出糖尿病,这是糖尿病前期,没有进入到胰岛功能下降阶段。

  如果胰岛功能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过渡分泌,就进入了临床的糖尿病期间,这个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在临床上看到的糖尿病的病人。所以说我们还有一个名词定位,这个人群叫糖尿病人群,还有一个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这个人群是我们较好行为干预的一个人群,严格意义上这个人群目前不算病人。

  主持人王莹:通俗理解比较好治的时候。

  高宏凯:对。没进入临床,可能通过生活行为方式的干预,这样病人可以退回到正常人。

  主持人王莹:人家都说糖尿病很难治的。

  高宏凯:对。看什么时候。

  主持人王莹:前期。

  高宏凯: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早期刚刚发现的时候,治疗有两个较好的时间,潜在人群要把握住两个黄金时期,第一个是初诊糖尿病的8-12年,这10年是治疗糖尿病较好的时候。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出现第一个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的时候,这是第二个黄金时间。这两个时间治疗好,决定病人预期的生命不会受糖尿病并发症困扰,可能达到正常人的健康寿命。

  主持人王莹:糖尿病会引起什么样的并发症呢?出现第一个并发症,看来不止一个并发症?

  高宏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本质是血管病变,咱们可以回头想一下,我们身体里有哪个地方是没血管的。

  主持人王莹:跟血管有关的都会有病发的情况。

  高宏凯:分两块,一个是大血管病变,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颅内动脉,动脉组织比较粗大的大血管动脉,这些发生病变心梗、脑梗,下肢动脉闭塞,听着比较恐怖。还有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是小的血管毛细血管病变,这个比较常见,眼病,四期可以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病变最后可以导致透析,在透析里四分之一左右病人是糖尿病肾病,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这个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病人两个结果,一个是致残一个致死,大大降低预期的数量和结果。这是为什么我们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原因。

  主持人王莹:一开始我们觉得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没有当回事,一听您说的并发症,您制作一个表格,如果没有糖尿病,每年花比较小的数字保持自己身体状态,如果有并发症,不同的并发症有不同花费成本?

  高宏凯:对。在健康教育中给病人讲过,糖尿病有并发症和没有并发症时治疗花费几率。这个图表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年投入控制血糖的治疗费用大概是在四千元以下,可能以千元为单位计算,用不同药物差别比较大,千元以内。如果出现肾脏病变、眼病、神经系统病变、骨骼病变、外周神经病变,出现这些病变,年治疗费用从千元升到万元。

  主持人王莹:特别有肾病的糖尿病并发症,有四万多块钱每年的治疗费用。

  高宏凯:对。有可能做透析,透析是维持生命,如果不做透析生命难以维系,这个治疗是保命的问题。

  主持人王莹:一定要在早期把糖尿病控制住,早期糖尿病有时间表现,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去就医比较好?

  高宏凯:是。这里有两个方式建议广大网友和可能的潜在人群关注,第一是注意健康体检,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咱们可能在45岁左右,基本上每年都要做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慢病的,结合自身家族史有目的体检。

  再一个糖尿病早期,特征性不强的表现,举个例子,有的人可能是发现经常这段时间经常是这个地方长一个包,那个地方长个疖子,那个地方长个红疙瘩,是不是睡眠不好。

  主持人王莹:一般不太重视。

  高宏凯:有的形成脓肿切开,医生说查一下血,发现血糖高了。是糖尿病引起免疫功能系统减退的表现,皮肤比较严重的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女性发生几率大,尿道炎,**志也可以出现,尿道炎症是局部免疫力低下的问题。这是非常早期的表现,另外一个因为糖尿病,国内讲糖尿病这三个字说的是非常典型,实际上就涵盖了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尿里带糖。

  主持人王莹:尿糖的病。

  高宏凯:因为尿里头含糖比较高,含糖高的同时含蛋白也高,所以病人在小便时会出现一个现象,尿液进到小便池以后形成很多泡沫,尤其**志更明显,泡沫久久不消失,以前是这样的,含糖份比较高。

  主持人王莹:这个自己生活中可以识别。

  高宏凯:再明显,小便滴在地上以后会发黏,鞋踩了发黏。

  主持人王莹:这血糖得多高啊。

  高宏凯:一型糖尿病,尿糖程度非常高。这是属于临床早期,我们在临床如果发现已经到这个地步,血糖已经异常,血糖异常有个标准,空腹糖尿病人标准空腹是超过7.1,餐后超过11.1,这个以上是属于异常的。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往往病人的胰岛功能已经减退了一半了,这个数据也很可怕,如果这样的情况下,你这个时候来算这叫什么?这叫发现糖尿病,但是跟另一个概念就是发病,糖尿病的发病不是一回事。发现不等于发病,如果我们从发现那个时候往前推,大概大多数病人都能往前推到三到五年。

  主持人王莹:他这个潜伏期还挺长的。

  高宏凯:挺长。三到五年病人已经出现胰岛功能的减退了,减退到一定程度,病人才出现糖尿病。

  主持人王莹:他发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高宏凯:最主要的,你说这个现象,二型糖尿病表现出很有意思的,我们以为糖尿病病人血糖高,尤其二型糖尿病一开始早期病人表现不是血糖高是血糖低,这个很有意思,病人在下一次进餐之前,上一次早餐吃完了,本身11点吃饭,今天有时12点吃饭,到快吃饭之前开始出现难受心慌出冷汗,有的人没力气软瘫起不来了,吃点东西好多了。这时是一个低血糖的表现,为什么出现低血糖,在二型糖尿病中,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好使,机体对抗这种不好使,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比原来多几倍,这样期望通过这样的作用,能把血糖控制下来。但是这样出现问题是什么,胰岛素水平非常高,我们叫高胰岛素血症。如果这时血糖因为高胰岛素血症,糖份摄入量跟胰岛素不匹配,前餐进食糖份消耗差不多,胰岛素水平很高这时把血糖过渡压低了,这样情况就出现低血糖血症。有些病人早期出现低血糖的表现,过了这个时候,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下降,不会出现低血糖一直高,这时真正进入临床糖尿病期了。

  

相关标签
糖尿病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