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以及血糖监测的方法
主持人:今天的话题聊聊血糖监测,血糖监测为什么重要,目前针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方法?
彭永德: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糖尿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它的血糖会表现为逐渐的难以控制,越来越难控制,需要的药物逐渐增加剂量或者增加品种。主要表现在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一个进行性衰退的自然病程,我们在糖尿病治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血糖监测?
第一个是达标的需要,比如说我们希望一个病人的空腹血糖控制在7以内或者是4.4—7 mmol/L,餐后控制在4.4—10 mmol/L,必须要做规律的血糖监测才能够保证血糖的控制,另外才能够促进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
第二个是安全性的需要。因为有一部分降糖药是会造成低血糖的,尤其是打胰岛素的病人,做监测的时候容易发现低血糖,这样帮助调整治疗方案。
在监测方法上现在有几种:
一种是自我血糖监测,我们简称叫SMBG,我们可以买血糖仪,自己在家里进行血糖监测,这个是大家比较提倡的,因为可以随时做血糖监测比较方便。
第二,可以到医院抽静脉血做血糖监测,这样不是太方便。
第三,就是测量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两到三个月的血糖平均控制水平,这个血糖达标就说明你最近两三个月血糖整体控制平稳。糖化血红蛋白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一般三个月要进行一次监测,如果血糖控制平稳的病人一般一年做两次血糖监测。
第四,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现在简称CGMS,佩戴机器在三天时间内连续记录血糖,这样的话血糖全貌就能反映出来,花费相对比较大,而且必须到医院去做,但它可以非常精细的反映血糖状况。
我们称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要包含点线面,点:就是任何一个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都是测量点的血糖。线:就是连续血糖监测,连续一到三天。面:就是测量糖化血红蛋白。
主持人:刚才提到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空腹血糖难道不能代表血糖标准?
彭永德:不能代表血糖的全部。
餐后血糖监测的意义以及餐后血糖增高的解决方法
主持人:餐后血糖监测意义在哪儿?
彭永德:在我们国内做的一些研究,国内的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以餐后高血糖为主,上海做的研究大概80%多的病人都是以餐后血糖或者在餐后血糖基础上伴有空腹血糖,第二个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餐后高血糖和我们的心血管事件关系更密切,比空腹高血糖关系更密切。因为餐后血糖的增高是造成一天血糖波动重要的指征,波动的病人容易引起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这样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动脉硬化出现心脑血管病变。再一个是治疗的需要,单纯从空腹血糖达标或者血糖控制,但是糖化血红蛋白往往很难得到满意的控制,如果这个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达标,糖化一般来说就控制比较好,从治疗的角度也是需要监测餐后血糖。我们在血糖监测的时候除了监测空腹血糖,同时要监测餐后血糖。
主持人:国内餐后血糖增高的表现比较多,有没有针对这样情况的解决办法?
彭永德:餐后血糖的控制实际上也是几个方面:
第一从生活上面,你的饮食结构、饮食量这个是造成餐后血糖增高的影响因素。一旦饭吃的比较多,餐后高血糖就增加比较多,还有吃的食品结构,有一个概念我们叫升糖指数,对于有些食物吃了以后血糖升的幅度比较高,有的血糖升的幅度不高。同样粗粮和细粮,粗粮的升糖指数就低一些,细粮越是比较细,越是烹饪时间比较长的食品相对来说升糖指数就高。这是从饮食量、饮食结构和饮食的升糖指数来说的。
第二,糖尿病的治疗提倡运动,餐后运动可以帮助餐后血糖的达标,糖尿病病人都有认同,活动一下血糖就有改善。
第三,控制餐后高血糖的药物有口服药也有胰岛素。口服药里面比较常用的第一是α糖甘酶遏制剂拜唐苹,遏制餐后血糖高峰,延缓葡萄糖吸收,在国内也是非常常用的一个口服降糖药。另外还有短效的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的药物。现在还有一些新的药物,能够增加内源性的胰高血糖素样肽,我们叫GLP-1,现有一种药物遏制GLP-1分解的药物DPP-4遏制剂,它主要是控制餐后高血糖为主,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刚才讲的GLP1的类似物,我们市场也有这类药,比如利拉鲁肽类的药物,主要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另外胰岛素比如短效的尤其是新的胰岛素短效类似物。我们在临床上应该说还是有很多的选择,在这方面可以咨询医生,但是在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 α糖甘酶遏制剂拜糖苹是最常用的药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