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神经科 > 神经康复 > 中风急性期能开始康复治疗吗?

中风急性期能开始康复治疗吗?

时间: 2013-03-28 11:41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中风急性期能开始康复治疗吗?

  朱乾威:中风康复开始的时间为发病后24~48小时(即中风急性期内),原则上应尽可能早地开始康复治疗。国际上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并在重症监护阶段就开始康复。例如对中风患者手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而手功能的恢复与康复治疗介入的时间密切相关。康复训练如果是按照神经发育的规律,先从肩关节开始,逐渐过渡到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功能锻炼,忽略早期手功能的锻炼,错过较好的康复治疗时间,康复效果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因而康复介入得越早,手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越好。

  所以中风患者急性期康复非常重要,但常被医生和家属忽视,强调静卧不动,而仅将重点放在药物治疗上。其实即便是大面积脑出血、重度脑梗塞及偏瘫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昏迷不醒患者,在其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肢体按摩、偏瘫肢体位置的正确摆放、体位的被动变换、关节的被动活动等康复治疗。

  重视早期康复不仅可以避免长期卧床造成的深静脉血栓、胃肠返流、吸入性肺炎、褥疮、痉挛以及神经和肌肉功能的退化、心肺功能的退化等 “废用综合征”的出现,还可以改善长期制动后产生的感觉剥夺和心理社会剥夺,以及焦虑、抑郁的情绪,为以后全面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我国的 “九五”攻关课题研究的初步结论也表明: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开展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足下垂、肩关节半脱位等合并症也就越少。

  但必须记住:患者病情不稳定时,一定不要盲目进行康复训练,如有明显的感染表现、严重心率失常等,康复训练必须推迟,待病情稳定24~48小时后,才可以进行康复医疗活动。

  主持人:只有中风后遗症期才需要康复治疗吗?

  朱乾威: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致残率却在上升。我国现有的500万至600万中风病人中,约有3/4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记忆、思维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与忽视早期康复训练有重要关系。有一部分医生和患者由于对康复了解不够,认为康复是后期的工作,可有可无;或认为只有待患者神志清醒,能够坐起、进食后,才能开始康复训练。

  近些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研究,认为长期卧床本身是功能障碍的普遍原因,它可加重残疾,有时其后果较原发病的影响严重的多,甚至累及多系统的功能。长期卧床的不良后果可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的不良结局。因此,急性期中风病人的临床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应同步进行,即应在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脉搏、瞳孔改变等)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开始康复治疗。一般来说脑梗塞发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至 7~10天左右),在神经内、外科病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早期、科学、合理的床边康复治疗,同时可以预防褥疮、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深部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许多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损伤周围组织的功能重组,增强脑的可塑性,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运动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有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如在1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其功能达到生活自理者平均只需86天,而一个月后才开始康复训练,则需要100天以上,有时效果还不理想。若病程1年以上才开始康复训练,则康复的效果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大大降低。

  主持人:偏瘫超过六个月就没有康复的可能吗?

  朱乾威:大多数学者认为脑卒中恢复的时间基本上是在3个月内,在最初几周恢复最快,6个月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步行功能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较小。一部分患者及家属据此认为,中风病人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即使再锻炼,病人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有更多的恢复。于是,许多病程大于6个月的患者放弃了继续康复锻炼的机会。

  事实上,随着康复理论及技术的进步,6个月以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功能还是能得到较大改善的。这是因为脑的可塑性是终身存在的,只要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肢体的功能还是可以有所恢复的,只是6个月后恢复得相对慢些罢了。临床证实,中风后的言语、认知、平衡、家务及工作技能在2年内都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其恢复期限较运功功能的恢复期限更长。对于那些病程超过半年甚至1年以上仍不能完全恢复、遗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的患者,其生活自理能力仍可借助健侧肢体代偿训练或配戴支具等方式而获得提高,实现生活的最大自理。鉴于此,偏瘫患者及家属应该坚信康复训练的效果,不可错过继续康复的时机。

  主持人:只有住在医院才能进行康复训练吗?

  朱乾威: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性期患者要住院做急诊和早期的医学处理,并尽可能早地康复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最大的恢复。当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就应回到家庭和社区继续进行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住院康复成本较高,长此下去,许多家庭承受不起高昂的医疗开支;另一方面是因为患者若长期被限制在医疗机构里,不能参加正常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病人在情感上会产生被家庭和社会“孤立”的感觉,不利于患者今后重新融入家庭及社会。另外,若患者能生活在一个自己熟悉、舒适的环境中,有家人的关心,有邻居和朋友等人际间的交往,则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有利于肢体的功能康复。

  主持人:康复只是医生的工作吗?

  朱乾威:不少患者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只是医生的事,只要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就万事大吉了,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家属担当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家庭温馨的氛围、家人的亲情和督促训练是偏瘫患者战胜残疾最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偏瘫患者的穿衣、进食、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在家庭中不仅可行,而且还极有成效。可以说偏瘫患者能否正常生活,是否可以重返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对偏瘫患者继续康复的质量。

  主持人:只要被动地接受康复治疗就能恢复功能吗?

  朱乾威: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应当是先被动,后主动。由于中风患者瘫痪的肢体无法自己运动,最初可由家属或患者用健侧肢体来协助患侧进行运动。但也应及早指导病人进行一些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床上主动活动。因为早期介入被动运动虽然可以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但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只有尽早地开始主动性的康复训练,并随着体力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制定恰当的训练计划,才有可能让患者在三个水平(身体水平、个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研究显示,主动训练的程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患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就越好。所以被动训练不可能取代主动训练,主动训练必须作为主要的康复手段。中风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师进行各种适合自己的主动康复训练。

  主持人:可以用理疗来替代功能训练吗?

  朱乾威:物理治疗是使用物理因子与物理方法如:热、冷、水、电流、光线、体操、牵引、按摩、手法以及器械等进行治疗。通常所说的理疗指的是狭义的物理疗法,包括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热疗法、冷疗法、水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是一种被动刺激的疗法。而功能训练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以徒手及应用器械和仪器进行的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其目的是肢体功能的恢复,强调主动训练为主,不能为只是被动刺激的理疗所替代。

  主持人:运动疗法与作业治疗有什么不同?

  朱乾威: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功能锻炼,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跳棋、游戏、画画、陶艺制作等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让患者主动参与。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中风偏瘫患者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偏瘫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人往往只注重功能锻炼,却忽视了能使中风患者获得自理能力的作业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即使患者可能已经恢复了患肢的功能活动,但仍然不能使用患肢进行功能性活动。例如,虽然患者在指导下能选择性活动其偏瘫手臂,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做任何事情,包括吃饭、穿衣、推轮椅等,更别谈重返工作岗位了。许多治疗师还发现,很多情况下,病人对于日常生活的活动感到困难,不单是因为身体的功能障碍,也由于认知方面出现问题。例如一个中风病人在推轮椅时,经常撞倒患肢一边的物体;又如穿衣时,经常忽略了把衫袖穿在患肢上,这是因为负责患肢一边的大脑的认知功能受损,在这病人的脑中,已经没有患肢那侧存在的概念。因此,单纯功能锻炼不能真正达到偏瘫患者的康复目标。

  主持人:作业治疗包括哪些内容?

  朱乾威:作业治疗主要包括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动作训练和职业性劳动动作训练等。作业治疗对中风病人最终的治疗目的是令他们在家居、工作及生活获得最大的独立性。当一个中风病人入院后,作业治疗师会立即做出功能上的评估,包括自我照顾能力如饮食、梳洗、穿衣等。若病人不能用双手完成这些活动时,作业治疗师会提供训练,使病人能以单手及辅助仪器如长柄刷、穿衣棍、浴缸板等, 去完成这些活动。亦会提议并训练病人利用记事薄、时间表、日历、报时闹钟及日常生活程序表等,来协助记忆活动事项,以便独立生活。此外,作业治疗师会考虑病人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及需要,鼓励其重过以往的生活。如病人是一位家庭主妇,治疗师会提供一些病人能力范围可做到的家务训练如清洁、煮饭等工序。对适逢就业年龄的病人,治疗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他重返原来的工作岗位。为此,治疗师会分析病人的工作程序,评估病人的工作能力,亦会提供模拟工作训练,例如文员工作、打字、桌面排版、木工、机器操作等。

  康复之路是漫长的,虽然中风病人未必能彻底康复,但作业治疗师会尽力帮助他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因此,作业治疗不仅仅是功能锻炼的继续,而是作为中风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患者个体和家庭及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

相关标签
神经康复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