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乾威教授谈神经康复的常见误区
太多患者朋友咨询关于脑卒中后康复的事,还有大部分患者甚至医务人员存在康复理念和康复治疗上的误区,下面就一些临床常见的康复误区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由于工作较忙,可能会陆续推出,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
主持人:什么是中风?
朱乾威:中风又称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痉挛、闭塞或破裂)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即现代医学的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各种功能障碍。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但中风并非不治之症。
主持人:中风有哪些类型?
朱乾威:一般把中风分为两大类:
(1)出血性中风:也称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大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压迫、破坏该部位的脑组织。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中风中最凶狠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最高。它多发生在4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身上,以起病急、来势凶猛为特点。先是剧烈头痛、频频呕吐,而后迅速转为言语不清、意识模糊、昏睡乃至昏迷不省人事。同时,会出现一侧肢体瘫痪。
(2)缺血性中风:也称缺血性脑血管病,指供应某一部分的脑血管阻塞,导致该部位脑细胞死亡、脑组织坏死。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也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塞等。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
主持人:缺血性中风有哪些?
朱乾威:(1)脑血栓形成: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血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受损。本病多发生在 55—65岁的中老年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进展缓慢,逐渐出现一侧肢体瘫痪,但神志清楚。脑血栓形成预后比脑出血为好,死亡率较低,但一部分病人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好复发是本病的一大特点。
(2)脑栓塞: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流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引起脑组织的某部位局部组织缺血所致。患此病者多有心脏病史、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史(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人)。病人多表现为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不清,一部分病例可出现偏瘫。发病年龄较轻,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3)腔隙性脑梗塞:它的特点是病灶多,且病变小而深,小的病灶还不到小米粒大,一般医疗器械很难查出。所以在CT问世前,很难对它确诊。由于病变范围小,其临床表现多不明显或相当轻微,多数病人甚至“自我感觉正常”。一般人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因此发现此病主要是依靠脑部的CT 检查。
主持人:哪些人容易发生中风?
朱乾威:(1)年龄: 中风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 55岁以后至75岁各年龄组中,增高更为明显。统计表明:45~54 岁年龄组,中风患病率是60~180/10 万;65~74 岁年龄组,增至 200~600/10 万;85岁以上年龄组更剧增为4000/10 万。因此,中风是55岁以上人群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年龄越老,中风的患病率越高。
(2)肥胖:肥胖可以引起血脂升高,又容易得高血压、高血糖和冠心病,是相对危险因素。中风病人的体型肥胖者居多。
(3)脑血管病家族史: 脑血管病有家族遗传因素,我国调查表明,直系亲属中有脑血管病史者患中风的机会增多。
主持人:哪些生活因素与中风有关?
朱乾威:(1)吸烟:统计资料显示,30~40岁的吸烟者的脑中风发病率几乎是不吸烟者的5倍,50~60岁吸烟者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要多3倍。尤其是年轻妇女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吸烟,患缺血性中风的机会比一般人高7.5 倍。
(2)饮酒:发生脑中风的青壮年患者中,43% 在发病前有酒精中毒史,而且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甚,分别为4倍和5倍。大量饮酒是一定危险因素,但小量偶尔饮酒还不能肯定是危险因素。
(3)饮食因素:主要指盐、肉类和动物脂肪等。高盐、高肉食、高动物脂肪的摄入,是促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形成的因素,因此对中风高危人群是不利的。有些人喜欢吃较咸的食物,使体内钠过量,容易贮积水分,引起高血压。
主持人:哪些疾病易诱发中风?
朱乾威:(1)高血压: 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引起中风的一定危险因素,尤其是脑出血。80%的中风是因高血压所致,通常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比血压正常者高3 倍。临床资料表明,血压高持续升高会使中风危险增加4一6倍。临床上脑中风患者常伴有显著的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可以明显降低中风的发生。
(2)糖尿病:糖尿病人患中风的危险性比没有糖尿病者高2.5~3.7 倍,约10%的男性中风病人和14%的女性中风病人是由糖尿病直接引起的;而且50%的糖尿病人又合并高血压,更容易发生中风。临床上反复发作的脑中风患者,有10-30%有糖尿病。
(3)心脏病:脑中风和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两种疾病常常互相影响。中风病人有75%合并心脏病,国外以冠心病为主,国内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居多。心脏病人由于常有心脏扩大、心律异常等合并症,很容易造成脑栓塞。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些病人突然半身无力、说话不流利、眩晕或视听力减退,但症状很快好转,所以不在意,实际上很可能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在一年后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占30%,所以也是一定危险因素。
(5)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升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血脂增高往往和脑中风有关。因此,中老年人定期检查血脂是十分重要的。
主持人:中风会复发吗?
朱乾威:临床观察发现,即使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一般在2~3年内,约有半数人再次发作。而且一般的规律是再次发作的症状一次比一次重,间隔时间一次比一次短;轻微中风后再发,也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第三次发作的病死率在50%以上。中风病5年内复发率很高,不少病人在5年之内多次发作,以致于死亡。因此,无论是缺血型还是出血型中风,一次发作后都要特别警惕再发。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