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脑血栓 > 如何预防心血管的疾病

如何预防心血管的疾病

时间: 2013-04-10 13:5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如何预防心血管的疾病

  主持人:您撰写的一个通心络稳定斑块研究的论文被美国生理杂志心脏循环生理发表您觉得这项结果对预防冠心病有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张运院士:它的意义就在于几点,一点是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 第一篇复方中药治疗学被国外接受,被国外主流杂志接受了。以前我们也有一些,比如说国外一些小的植物学疗法的一本杂志,美国中医杂志,那影响大概在1到2,非常的低,他不算是美国的主流科学杂志。美国杂志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且很优秀的,其影响力不到4但是他是一个基础研究杂志,纯基础研究,所以一定要设计比较严密,证据比较信服,他才能接受,这是第一篇被这么优秀的杂志接受的文章。这不是我讲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告诉我的,因为我也不搞中医,我也不知道这个状况是什么,其实在我们实验室被这种杂志接受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对这种杂志我们发表了大概五六篇文章了,我们还有更高的我们实验室最高发表在这个比如说Science杂志,美国科学杂志,基层研究杂志,临床科学杂志,我们发表在柳叶刀30多分,对我们来说我们发表在三四分的杂志不是说什么非常激动和高兴,很平常一件事情。

  但是作为中医药很难,中医药非常非常难,对于中医药确实是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对我们西医来说是一个一般性的杂志,我们一般比较注重5分以上的杂志,5分以上的我们大概发表了50多篇了,10分以上的也要七八篇了。所以它的意义在这里,对我们国家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很好的事情。另外呢杂志编辑部给我发表了一篇评论,发表了很长一篇评论,题目是《挑战》,他说我们是挑战,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时他们说中医是一种替补替补队员,主力队员受了伤替补队员上场,西医治不了了,中医上来试试,这样评价中医。替补这个词complement,实际上是西医的一个词,免疫学的一个词补体,实际上说的不好听就是补丁打补丁的意思,我治不住了不过来补我一下,现在是一种挑战,的确是因为我们那篇文章是******************00:21:26 西药这5毫克,下边可能4.98,下边可能5.01,差别很小,但是保证每个人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剂量。中药就不行了,中药这么多成分,他从湖北摘得他从东北摘得,季节气候植物长得都不一样,你怎么保证里边成分固定,你怎么保证对照组跟治疗组吃的一样。假如对照组吃的这个要不管用,治疗组吃的药很好,这当然有疗效的差别,那不是疗效的差别,是药效的差别,是剂量的差别,是质量的差别,所以为了做到这一点确实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我们翻阅了很多的资料,关于这个药写了一篇文章。我们国家中医药管理已经批了,批了就质控,我说:那不行你那个质控太松,你得给我更严格的质控。最后是要求把中药过去十年的产品随机抽样,十年的一大堆随机抽,抽完了以后做植物分析,植物分析是对里边的植物成分主要的话写成分做一个波峰,然后看10批的里边波峰的相似度怎么样,相似度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概念。这是另外一门统计学的学问,目前大概是一个比较公认的分析方法。比如说一个爹一个儿,早就遗失了,20年回来了,是不是他的孩子?一看长得像,我有看着不大像,我看着有点像,怎么分析?他把他的照片和他孩子的照片放进去,看看这个鼻子的纹路,曲线,高度,对比一下,不能光肉眼看,主观印象,得分析,计算他的相似度,超过90%,OK,这是他的孩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中药也是这样,持续的波峰,它的面积,斜度,高度,角度,做很多的分析。最后如果相似度达到90%,就OK,整个的质量控制得很好,这样死死的分析,不能说凭印象呀,凭重量呀那是不行的。化学成分是这样分析的,目前呢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分析方法对动物分析,因为动物是蛋白质一分解以后会变成氨基酸,氨基酸,蜈蚣的氨基酸和人的氨基酸是一样的,所以分析不出来,对动物蛋白分析现在还是一个困扰全世界的问题,动物不好办,动物分解完了是多肽,多肽分解完了是氨基酸,所以这个破异性会很困难,至少里边12种成分有4种是动物8种是植物,从植物的分析来看他的变异性是怎么样的,所以经过这一翻折腾,美国人认为我们的质控还是挺不错的,变异系数是30%。30%在西医是不少在中医,植物吗OK也可以的。是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后就这样。我们关于质控的发表在网上,别他们认为是与本文毫无关系的,美国人对我们老大不放心,来做这种检验,最后他才证明OK,这个结果是真实的。这是通心络第一次打进美国美国杂志,我想会源源不断地他都会接受,只要你送过去。

  其实我们想中药丹参滴丸他们在美国FDA做临床实验也相当不容易,质控也很详细,目前只是做医药实验,但是发这些文章的时候他还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告诉他们质控是好的你不能一个病人吃15毫克,下一个病人吃50毫克,在下一个病人吃500毫克,那没准了,是要对比的。

  主持人:您是个西医医生做这么多中药的研究还是很值得敬佩的,其实以前的时候很多的西医医生对中药的态度是很抵制的。

  张运院士:中药呢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种学问,我不认为中药是一种伪科学,持反对态度。其实几千年的历史如果没有中药我们不会繁衍起来,在历史上做了很多贡献。我们学西医的多少要学一点中医,另外也特别感谢吴以岭院士他领导973课题,需要一个西医做他的顾问,我是那时候才对通心络有所了解,其实在临床这么多年我从来不开中药,因为我没有把握,我也不了解他。要想使我信服就要在基础临床证实,因为现在国家对中药的一些标准就是缓解不缓解,缓解的程度是一级还是二级,这个标准就比较松。因为国家保护中医药所以他们对包括冠心病治疗冠心病诊断标准比较松,都不需要做冠状造影。西药控制的时候西医环境也不一样,西药是严格的国际标准,FDA标准也好,但是中药就稍微比较松。给他另外一套标准,但是我们拿着通心络做动物实验,真正看病理学的组织学的各种指标,就是要信服才行,这个我们有三个博士生在做,第一个博士生做小样单剂量的OK,但是并不能完全使我相信,还有一个博士生在做,更细更具体,量更大,连续三个博士生都证明有效,才比较相信。所以现在才扩大到国内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没有科学基础不敢贸然的发动这么大规模的实验,万一结果是阴性的,中药还有很多他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他的思维和西医不同,西医呢是具体化,分析为主,中医是以综合为主,西医是一定要知道是什么东西,其次才考虑疗效,一定要告诉我是什么,剂量,物质,成分,要清清楚楚然后才能治疗。中医是的观点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治好病就行,看能不能治好病,其他的不管,黑的白的红的黑的我都不管,思维也不一样。咱们主要是看疗效,他们主要看物质。中西文化冲击的时候就这个问题,所以一定要符合他们的思维,但是他们慢慢也学我们的思维活跃一点了不搞那么清楚了。比如说抗肿瘤药就可以看出来,搞不清什么东西,美国说你只要证明疗效好就行,你可以先不清楚,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因为西医患者能多活两周就属于大的胜利,就是好药。因为搞清楚需要200年,那后面的肿瘤还解决不了。所以在这种思维碰撞中,我觉得西医学到中医好多东西,中医在这种思维我觉得还是很宝贵的。整体观,西医是钻到基因里边去了。差一个分子都不行,一定要把这个基因搞明白,然后把这个基因排好序列,abcd几个氨基酸都排好了,人类的基因问题就彻底解决了,所以把它形容为登月工程。人类的基因搞完了所有的基因都克服了,结果搞完了不是那么回事。人和小鼠是90%的同样基因,跟耗子的基因90/%以上,你说那5%造成我们跟耗子的区别吗?肯定不是,这个基因是非常非常严实的,背后还有很多复杂的都没有完全弄明白。不能说这5%的基因他没有他就成耗子了,我有我就成人了,不是那么简单,这里边相当的复杂。西医是想把它刨根问底到基因学,分子水平,到她的树叶到他的树枝到他的树茎的,一个树叶的毛细血管,给你把病看好了。中医是从整体的观念看问题,所以这个思维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是一个心血管方面的专家,现在整体的疾病年轻化包括心血管疾病,您能够给我们的网友一些建议,比如说在生活中应该怎么来做一些预防的措施。

  张运院士:中青年一定要注意生活的节奏,良好的工作节奏,良好的饮食习惯,坚决不抽烟,烟一定要戒掉,不能说少抽烟,甚至不能被动抽烟,年轻人抽烟的太多了。我们以前常常问病人家属病人抽烟吗?家属说不抽烟,到此为止。现在还又加了一句你周围有人抽烟吗?你爱抽烟吗?他说抽烟,还有就是你和你爱人在一起吗?我们都是有根据的。我和他在一起。你抽了多长时间了?他说我抽了15年了,就等于这个女病人也抽了15年了,是一样的。被动抽烟和主动抽烟是一样的。所以不能在别人面前抽烟,在办公室抽烟,天天开会,天天抽烟,等于他也抽烟,所以既不能主动抽烟,也不能被动抽烟,一手的烟不能抽二手的烟也不能抽。另外是清淡饮食,多活动,少做汽车多骑自行车,少做电梯多爬楼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勤动腿,管住嘴。少吃高能量的东西。另外也要注意要有好的心理状态,现在年轻人的心理不像以前那么经得起折腾,稍微有点挫折研究生跳楼了,自杀了,崩溃了,抑郁了。我们学生中不少这种状况,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不光心脑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心里不健康也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心理,身体,生活都要注意。(现在年轻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挺多的)所以人到中年以后就要注意查体。有句话叫跟着感觉走,要我说别的跟着感觉走还行,心脑血管病要是跟着感觉走就一直走到坟墓去。侯耀文就是跟着感觉走,他不查体,结果心梗了。因为心脏说变脸就变脸,一变脸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上午还没事下午就不行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心脏病人就是这样的,所以可不能跟着感觉走,挺好,没事,离出事就不远了。

来自:搜狐健康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