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脑血栓 > 专家苏月清谈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

专家苏月清谈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

时间: 2013-03-18 20:35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专家苏月清谈 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

  专家简介

\

  苏月清,优秀中医专家,出身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师从国宝级老中医李介鸣教授,研修《黄帝内经·素问》及临床应用;熟悉中药、经络、腧穴的形、气、性、用,以及组方配伍。著有《温阳益气之我见》中医丛书等。现任北京德胜门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人,国内中医药理事会成员、中医中药科技新星、北京市医学专家称号、北京市中医先进工作者、曾为北京市三届人大代表,历任院长、脑病研究所所长等脑病病研究的重要职位,从事脑病治疗研究30余年,多年来致力于脑部系统疾病的研究,是早期发明“脑病磁共振穴位介入”疗法的发明人,也是“温脑醒脑舒缓”系列疗法的创始人,他独创的“穴位药物通”、“腧穴渗透法”及“两脑一施针”“脑通复脉免疫疗法”等系列疗法曾多次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及国家专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脑血栓是危害健康的一大疾病,不仅要选择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还有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那么脑血栓病人的心理护理如何进行?专家指出:脑血栓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关心、体贴、诚恳、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

  网友:为何要对脑血栓患者进行心里护理?

  专家:由于老年脑血栓患者的特点及心理状态,患脑血栓病对任何人都是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特别是老年人机体的各种功能减退,其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意识和智力障碍等,自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因而对疾病恢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使病人重新达到生活自理,有很好的较好身心状态。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病人急性期过后需较长的恢复阶段,病人表现为烦燥多虑,沉默不语,对突发的病不能正确对待,忍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和偏瘫带来的痛苦。因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和悲观厌世情绪。

  网友:脑血栓病人的心理护理如何进行?

  专家:1、老年病人最大的特点是害怕寂寞与孤独,患脑血栓病后更为明显,还有部分病人的家属忽视患脑血栓后老年人特殊的心理需要,甚至有遗弃老人的不负责任和不道德行为,这更加重了病人寂寞与孤独感。护理护理人员多和老年病人攀谈,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尽量帮助病人摆脱孤独的境地,解决病人的种种生活需要,用真挚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困难。护理人员要多和他们谈心,接触多问候,了解病人在想什么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不能冷淡或故意疏远,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2、由于失语或勾音障碍不能通过止常的语言交流,以至于情绪极度低落,在病人的心理产生很久的压力,又因肢体活动障调,生活难以自理,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对治疗丧夫了信心。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病人介绍病情,细心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治疗情况,学会看病人的手势来代替语言的表达,通过了解病人的面部表情,举止行为,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热请周到,善于运用语言交际工具发挥语言巨大作用,在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促进脑血栓患者身心健康:在护理老年患者中,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文化修养都一视同仁。诚恳相待,尊重人格,争取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平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护理人员以晚辈尊重长辈的态度取得患者信任,并通过自离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使病人自觉遵守院规,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早日康复。

相关标签
专家
清谈
脑血栓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