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脑血管畸形 > 王康锋大夫谈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

王康锋大夫谈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

时间: 2013-03-28 11:5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光临求医健康访谈间,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王康锋大夫到我们的访谈间,与大家谈一谈脑血管畸形方面的问题。王大夫,首先我代表网友想请你跟我们谈谈神经外科的微创治疗-介入治疗脑血管病是怎么一回事?

\
王康锋大夫

  王康锋大夫:介入治疗是通过皮肤切开数毫米的切口或直接穿刺的方法,引入特定的手术器械(如导管等),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来组织结构等特点。使得有些原来需要创伤性大和危险性高的大手术治疗方式由介入治疗所代替,也使得一些原来无法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如脑梗死(可反复发作,致残致死)、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脑动静脉畸形、慢性脑供血不足(多由动脉狭窄引起),由于病因复杂,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大,治疗十分棘手。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如果开颅做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往往会产生后遗症。而先进的神经介入治疗,在CT、MRI、DSA等帮助下,让治疗方法有了突破性进展。

  如果把人身上的血管,比喻作自然界的江、河、湖、海,那么神经介入治疗,就像医生放舟于水间,凡有血管处,即使是微细的血管,皆可到达病灶处进行治疗。具体来讲,就是在大型C臂X线(DSA)透视下,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用微导管把弹簧圈、支架等特殊材料放入脑血管病变部位,达到解除病变的目的。

  让颅内动脉瘤不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十有八九是由脑部患有动脉瘤破裂引起。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裂开样疼痛”或“生平最剧烈的头痛”。有人表现为脖子僵硬剧痛,不能低头,同时患者会剧烈的呕吐,烦躁不安,部分患者发病即昏迷。

  动脉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有20%患者死在送医院急救前,30%至40%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死亡,,有1%-2%的患者会在24小时至一周后再次出血。据优秀统计,动脉瘤患者,第一次发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发生再次出血者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因此,颅内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神经介入治疗,就是通过血管,把白金材质的、或有生物活性的弹簧管通过中空导管送进去,一直到达动脉瘤所在部位。弹簧圈弹开后,把动脉瘤填充满,从此这个动脉瘤就不会再破裂了。通过这种治疗方法,95%的患者都能达到痊愈。

  把狭窄的动脉撑开

  缺血性中风发病在脑,祸根在颈部。大量研究证实,近三分之一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颈动脉是人体通向头面部的主要动脉,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但如果平时注意,患者只需要做个彩超检查,就能够发现颈动脉狭窄的病症。一旦发现颈动脉狭窄就应积极重视,进行相应的治疗,不能大意。

  神经介入疗法,可以通过微导管,从股动脉处直达颈动脉狭窄处,然后把白金支架送到狭窄部位,有弹性的支架会将狭窄部位扩开,增大血流,保证脑部血供需求。同时,支架是一个网状结构,撑开后像护网一样,把周围的斑块护住,不使它脱落下来,减少脱落的机会,从而避免中风的发生。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