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脑梗塞 > 王希佳专家谈:干预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王希佳专家谈:干预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

时间: 2013-03-19 14:4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专家名片:

\

  王希佳,男,市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医学系,对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经验丰富。擅长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的诊疗。2012年被温岭市卫生局评为人民满意医生。

  典型病例

  70岁的赵大爷近年来一直正规使用预防药物,但还是多次再发急性脑梗塞住院,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其中一条通往大脑的大血管70%狭窄,放置血管内支架后,很长时间没有复发。下面请王希佳专家为我们分析一下病情:

  王希佳专家:我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寒冬又是引发脑血管病的高峰期。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分为出血性脑血管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疾病。根据其病因,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小血管病、少见原因和不明原因型。预防脑血管病,除了我们所熟悉的改变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之外,关注大动脉粥样硬化也不容小觑。

  主持人:当病人中风之后,颅脑CT和核磁共振检查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规。王希佳表示,在门诊出诊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病人周转了许多医院,做过无数次颅脑核磁共振检查,但是在这些厚重的片子中却找不到血管的影像。可见很多医生只关注梗死的部位和大小,并不在意血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希佳专家:对于常见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关注血管本身的损害才是根本。正本清源,让我们把目光重新回到血管上来。首先,应该加强和规范神经血管的临床检查。包括供血动脉相关的触诊,双上肢血压的同时测量和脑供血动脉的听诊。其次,正确使用脑血管相关的影像技术,把血管影像检查作为脑卒中影像检查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加大血管内治疗的普及程度。

  主持人:我们今天治疗脑血管病只是简单的关注血压、血脂、血糖,没有关注相关血管的病变。对此,我们平时除了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少饮酒,合理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还要关注早期血管。终身维护血管健康,才能够真正地把血管病降下来。

  王希佳专家:把血管疾病预防的思路扩展到对血管健康的维护。血管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当超声波和血管造影确定像张大爷一样超过50%的狭窄,或有内膜斑块和溃疡,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此时,应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关标签
脑梗塞
脑血管病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