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脑动脉瘤 > 颅内动脉瘤手术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颅内动脉瘤手术都应注意哪些问题

时间: 2013-07-10 16:4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网友:颅内动脉瘤对于患者的血压有严格的调控,术前、术中乃至术后都应注意哪些问题,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的提高?

  刘建民:血压控制对于动脉瘤患者确实非常重要,特别是破裂出血的动脉瘤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控制血压可以有效降低破裂出血的风险。在动脉瘤得到有效治疗,破裂出血危险降低后,适当的提高血压以提高脑灌注,可以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其所带来的临床缺血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网友: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刘教授请教. 想请教一个比较实际的临床问题:双侧后交通动脉的大型动脉瘤(约5*7,4*7)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请问是开颅夹闭还是介入栓塞最合适?对颅内多发的大型动脉瘤,国内外的动脉瘤诊治指南有什么标准或建议?谢谢!

  刘建民: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且临床多见的问题。您所提供的动脉瘤大小应是毫米吧。从动脉瘤大小看,这应该属于小型动脉瘤,在有经验的医生手中,选择开颅手术夹闭或者介入栓塞都是合适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似乎没有更多的指南,但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险较高,建议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也是一种共识。

  网友:颅内大型动脉的手术治疗是有风险的。能否用针刺治疗的方法呢?

  刘建民:任何一个手术都是存在风险的。虽然我们对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未知,但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是,动脉瘤越大,破裂风险越高。较之微小或小型动脉瘤,大型或巨大型采取积极的外科干预治疗应该是有共识的。无创治疗动脉瘤是我们研究的目标,这必须依靠对动脉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深入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有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但采用针刺治疗的方法,缺少充分的理论依据!

  网友:刘教授您好!颅内巨大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多长时间?巨大动脉瘤合并部分血栓形成患者开颅夹闭难度大,介入治疗有哪些要点?如何做预后评估?

  刘建民:抗血小板是神经介入治疗,特别是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术后使用波立维75mg(1/日)到术后6周,阿司匹林100mg (1/ 日)终生服用。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当前神经介入的一个难题。在技术上如何有效保护载瘤血管是核心问题,血管内支架的选择和释放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动脉瘤内致密填塞才可以降低复发率。血流导向装置被认为是巨大动脉瘤治疗的一种重要创新,但选择单一装置还是重叠多系统,是采取单纯密网支架还是支架结合弹簧圈,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验证。但从我们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单中心结果看,该系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网友:我曾经参加过之前两届的东方脑血管病大会,请问刘建民教授这次的第十二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相比往届会有什么新的亮点吗?您觉得哪些话题会是此次大会的热门议题?

  刘建民:感谢你关注我们的大会和我们中心。本次大会将秉承一贯的传统,体现规范、创新,践行交流、合作。在动脉瘤、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血管畸形上将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大家关心的flow-diverter、sammpris研究的争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处理、血管畸形治疗的新理念,脑血管病相关循证医学研究和基础技术培训等。本次大会还增加了手术演示的病例和种类。

  网友:有一个病人,脑动脉瘤术后第三天,因高热,浅昏迷,行三次腰穿,后来患者死亡,不知道与腰穿是否有关,术后cta复查无明显脑梗死。请刘教授指导一下

  刘建民: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死亡的原因很多,作为患者的责任医生,你在这个问题上肯定更有心得。根据我们的经验,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术后再出血、严重脑血管痉挛和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腰穿可能诱发枕骨大孔疝,但是对于防治脑血管痉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会注意避免这个问题。

  网友:动脉瘤栓塞后有复发破裂的吗 和外科手术相比,哪个会更好, 随访统计过数据吗?

  刘建民:动脉瘤栓塞确实有复发破裂出血的,根据2009年来自isat研究长期随访的报道,在8447病人年的随访过程中,共10个动脉瘤发生在破裂出血,略高于外科手术。但是,就患者的总体情况而言,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残损情况明显好于外科手术。

  网友:您好刘教授!颅内大动脉瘤如果术前已经有占位效应,如后交通段动脉瘤已经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是否还适合介入治疗?如何才能闭塞动脉瘤、解除占位效应?有医生说介入治疗后有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能够缓解,机理是什么?盼望您的答复,谢谢。

  刘建民:后交通段动脉瘤已经发生动眼神经麻痹的,仍然适合介入治疗,文献报道,栓塞术后完全恢复的可达30%以上,部分恢复的可达70%左右。动脉瘤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机制主要有两个,一是占位效应,一是血管搏动性刺激。介入栓塞以后,一方面对于动眼神经的搏动性刺激减小,可能是早期恢复的机理;另一方面,由于动脉瘤栓塞以后,瘤体会有一定程度的皱缩,亦减小了占位效应。

  网友:您好,刘建民教授,对于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瘤是否干预,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刘建民:未破裂动脉瘤治疗与否,是当前神经科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无论是以往的回顾性研究还是先有的前瞻性研究,都无法对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评估,特别是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判断。无论是动脉瘤大小、部位还是其他全身的因素,都不足以作为单一标准进行简单的区分动脉瘤破裂与否。所以积极开展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也就成为当前的脑动脉瘤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不可否认的是,动脉瘤破裂与否对治疗预后的影响存在巨大的差别。“上医治未病”——这应是我们所有从医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无法对动脉瘤破裂风险作出准确判断的情况下,完善手术技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应该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关键。

相关标签
颅内大型动脉瘤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