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光临健康访谈间,今天非常高兴请到北京、上海、广州的专家到我们的访谈间,与大家谈一谈淋巴瘤方面的问题。
前段时间,央视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扩散去世,年仅48岁,这也是继今年3月33岁的年轻演员李钰之后又一位名人因淋巴癌离开我们。据报道,他们均在发现病情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病情迅速恶化,最终不治身亡。
在9月15日,也就是第六个世界淋巴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了几位国内淋巴瘤治疗领域的优秀专家带领大家揭开淋巴瘤这一疾病的神秘面纱来共同了解,积极预防这种疾病。
今天接受访谈的专家一共有四位,首先欢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中心主任克晓燕教授,北京友谊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昭教授,还有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健民教授,以及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姜文奇教授,欢迎各位。
主持人:相关组织一直对淋巴瘤这疾病在公众当中进行宣传和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水平。例如在去年的世界淋巴瘤日期间,搜狐健康频道就曾经邀请专家接受访谈,向各位网友介绍这种疾病。但是目前,似乎公众对淋巴瘤还是感觉比较陌生,与其他疾病比如肺癌、胃癌或者肝炎等等相比,人们对淋巴瘤的认识和了解水平要低得多,不知道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北京的克晓燕教授为我们解答一下大家对于淋巴瘤认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克晓燕教授:过去大家对于血液和淋巴系统的肿瘤认识都是比较少的,后来有一个很优秀的日本的电影《血疑》,这个电影的播放使大家对白血病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淋巴瘤我想可能直到罗京的这件事才使得公众更加关注,主要的原因是和其它大肿瘤比起来,(比如乳腺癌、肺癌是我们所称的大肿瘤),它的发病率相对低一些。淋巴瘤过去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到第11位,但是根据美国新发病例统计资料,近年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从所有肿瘤的第9位升到第6位,并在血液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其发病率超过所有血液恶性肿瘤的总和。尽管如此,它的发病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一些。广大群众身边得淋巴瘤的病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对这个疾病没有太深的认识。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主持人:感谢克教授的介绍,通过您的介绍,大家对于淋巴瘤的认识比较低的原因首先是发病率,另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去宣传淋巴瘤的防病知识。
接下来请北京友谊医院的王昭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淋巴瘤具体是什么样的肿瘤,它是不是一种恶性肿瘤呢?
王昭教授:淋巴瘤这个名字叫瘤,其实还是我们老百姓说的癌症,跟肺癌胃癌一样是一种恶性肿瘤。不同种类的淋巴瘤之间只存在恶性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良恶性的差别。与常见的实体瘤(如:胃癌等)所不同的是,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患者是以浅表淋巴结肿大来就诊,查出来是淋巴瘤;还有一些是以胃部起病,甚至鼻咽部,这就让我们的患者很困惑,怎么我们都是淋巴瘤呢?
淋巴瘤与我们常见的实体瘤比较起来,发生的器官和组织有它的特别之处。淋巴系统包括全身各种淋巴结,还有淋巴管、淋巴液;我们一般老百姓知道有血液循环,跟血液循环类似,人体还有第二个循环就是淋巴循环。淋巴系统不仅仅包括颈内、腋窝和腹股沟等处的浅表的淋巴结,各个组织器官都分布有淋巴组织,这就意味着淋巴瘤的发生可能在任何部位而不仅仅是淋巴结。也就解释了上面我提到的问题。
很多淋巴瘤的病人并不仅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也不全是淋巴瘤。很多良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免疫疾病都可以引起淋巴结肿大。当人体发生感染时,像喉咙发炎时,会在下颌处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除了良性疾病之外,淋巴结肿大还可能是其它恶性肿瘤淋巴结的转移。总之,一个淋巴结如果是恶性的,它有可能是原发淋巴瘤,也有可能是肺癌、胃癌转移。判断是不是淋巴瘤关键的是病理组织检查,就是常说的“活检”。通过一个小手术,将一个肿大的淋巴结切取下来送检,再由病理医生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来分析判断是否是淋巴瘤,是哪种类型的淋巴瘤?
主持人:原发是淋巴系统的肿瘤才能称之为淋巴瘤。刚才谈了淋巴系统和血液系统一样遍布全身,淋巴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王昭教授:淋巴系统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它主要作用就是抵御外部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入侵;是保护机体正常生活成长的一个重要的系统。淋巴系统通过循环传递信息激起免疫反应维护我们的健康。
主持人:感谢王昭教授,大家对淋巴瘤这种疾病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刚才克晓燕教授提到过,淋巴瘤目前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发病率近年来确实逐年上升的。接下来我们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王健民教授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王健民教授:好的。淋巴瘤虽然说发病率不是太高,这主要是跟其它的常见一些大的器官的肿瘤比较的话是比较低的,但是淋巴瘤的发病率也不能算太低,一般在十万分之3.5左右,在我国还缺少很确切的国内性的统计。根据国外报道显示,欧美国家可能比我们更多。有报道大概是在十万分之10左右。一般来讲,我们国家的发病率大概是全世界处于中等地位。
最关键是发病率这些年来有非常明显的增长,据统计大约每年以4%的速度在增长,这样的话淋巴瘤病人在不断增多,特别是淋巴瘤不像其它的癌症,它以中老年病人发病为主。淋巴瘤在青年、少年、壮年的病人都可以发生,老年也可以发生,淋巴瘤对于年纪比较轻的人影响相比较而言影响比较大,这个也是它的问题。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差不多,排位是在第9、第10位左右。刚才克教授讲过,美国的统计在第6、第7的范围。
随着淋巴瘤的发病增多,公众的知晓率也在不断增加,所以说淋巴瘤还是十分需要我们大家重视的疾病。病人和公众对于淋巴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警惕性,对于我们全面提高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感谢王建民教授,科学而严谨的全面分析。
在我们重视淋巴瘤的发病时不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有什么原因会导致罹患淋巴瘤?接下来我们请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姜文奇教授为大家介绍一下。
姜文奇教授: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并不是非常明确,很多因素是导致可能发病的原因,比如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体内不断有些细胞在发生突变转化,向恶性方面转化,免疫功能起到重要的免疫监督作用把突变的细胞消灭。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瘤就比较容易发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比如艾滋病的病人免疫功能非常低下的,很容易发生一些淋巴瘤,比如卡波氏肉瘤等。EB病毒、HIV病毒等都是跟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如物理放射,长期接触放射线的人也比较容易产生淋巴瘤。还有化学因素,经常接触化学品,比如经常用化学药物,烷化剂等都是化学因素也可以导致淋巴瘤的发生增高,其它当然还有一些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总的来说原因很多,但都不是十分肯定,这些因素都是可能导致淋巴瘤升高的因素。
主持人:它的病因还不是特别明确。
姜文奇教授:目前还不是特别明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系统低下。
主持人:关于免疫系统低下,现在有没有一些好的预防方法?怎么预防淋巴瘤的发生?
克晓燕教授: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健康人来说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自然抵御某些病原菌的侵袭,而在患了某些疾病的情况下,如重感冒、发烧时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另外接触一些理化因素或过度疲劳等都可打破免疫平衡,成为部分肿瘤患者得病的诱因之一。所以生病后要注意休息以利疾病恢复,如果出现免疫缺陷不能自行修复的时候需要一些医学干预,比如有一些药物,包括胸腺肽、干扰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免疫功能。还有一些是遗传性的病人,还有刚才姜教授提到的艾滋病,免疫缺陷是很严重的,可能就不是通过药物能够预防的,还需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这些名人是不是社会压力比较大,是不是跟这方面也有关系?
王昭教授:压力会导致人情绪紧张压抑;现在的观点认为它跟肿瘤的发生甚至其它疾病的发生都有关系。当人们情绪紧张压力大的时候免疫功能受到遏制,免疫功能受抑的时候就不能及时清除体内的一些发生遗传学突变的“变坏的细胞”或可称为“肿瘤样细胞”,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我们看到免疫功能受到情绪因素的调控和影响,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度的休闲、良好的心态对健康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