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骨科 > 脊柱肿瘤 > 姜亮教授谈脊柱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姜亮教授谈脊柱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时间: 2013-03-20 15:4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记者:各位网友下午好,今天我们采访的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骨科姜亮教授。姜老师,您好,我想请问你的是脊柱肿瘤如何诊断的?

\
姜亮教授

  姜亮教授: 脊柱肿瘤常起病隐匿,症状各异,缺乏特异性。它的治疗首先取决于准确的诊断(肿瘤的性质、定位、分布、有无伴随疾患等),因此全面细致的诊断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至关重要。年轻的脊柱外科医师往往重视复杂的手术技术,而忽视更为关键的术前诊断,也容易轻视综合治疗在脊柱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常见的检查方法如CT、MRI、骨扫描等,在此不赘述。

  脊柱肿瘤检查手段的进步首先来自影像学检查的快速发展。目前最先进的检查方法是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PET-CT将全身肿瘤显像与CT有机的结合,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尤其适用于转移癌的诊断。在发达国家,PET-CT成为评估脊柱肿瘤(尤其是脊柱转移瘤)的标准检查手段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全身MRI更佳。两者有互补性,其共同缺点是价格高昂。

  当前确诊脊柱肿瘤仍需遵从三结合的原则:临床、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影像学主要提供肿瘤的定位与分布、明确肿瘤与周边解剖结构的关系、初步分析肿瘤的性质。仅有很少的脊柱肿瘤有特征性的表现(如骨样骨瘤);仅凭影像学,往往难以准确估计大多数肿瘤的病理性质。例如,临床上可将脊索瘤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结核、血管瘤等。一些医师未经术前病理活检就匆忙,术后才发现是脊索瘤。即便是脊柱肿瘤专家,也难免有误诊的情况。

  单纯凭借临床经验导致的误诊、误治将给患者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误诊为恶性肿瘤,将良性肿瘤行大规模的治疗手术,患者将无谓地经受巨大的创伤和风险;反之,如误诊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仅行肿瘤部分切除或刮除术,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术前获得病理诊断对于明确肿瘤性质、决定手术规模极其重要。

  术前病理诊断主要是依靠穿刺活检。刘晓光等报告了352例脊柱病变的穿刺活检研究,其中333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活检阳性率94.60%,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其中手术137例, 手术与穿刺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95.62%[4]。目前国内术前穿刺活检尚未广泛开展(因为耗时且收费低),且病理结果耗时过长(一般需1-2周)。这给患者及临床工作者都带来极大的不便,急待改进。对于良性表现的、较小的和症状性的病变(如骨样骨瘤),直接切除活检通常是可行的。

  图疑难 脊柱破坏的穿刺病例

相关标签
脊柱肿瘤诊断
治疗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