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男科 > 精索静脉曲张 > 什么原因造成了下肢回流障碍高发病率

什么原因造成了下肢回流障碍高发病率

时间: 2013-03-12 14:54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孙教授,您说的这些预防措施和建议非常好,很实用,相信朋友们只要坚持都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跟您的交流,我也跟您学到了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下肢回流障碍的知识。说到这里,我很想问问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下肢回流障碍发病率这样高?

  孙新明教授:这个问题要从下肢静脉疾病的发病原因来谈。之前,许多资料和文献都谈到了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的原因,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们把发病原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我个人认为:发病原因应该分为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生理因素是我们人类共存的特性,是由于人类的生理原因造成的。先天因素,是指人群里某些存在发育缺陷的个体。后天因素则是由于某些人群所处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人类是单独以站立为主要活动行为的动物,人类从爬行到站立的进化过程使得心脏距离地平面的水平越来越高,心脏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约在1.2~1.4m之间。下肢远端静脉壁承受的压力达到120mmHg。相当于正常人动脉的收缩压。而人类的静脉壁远远薄于动脉壁,在如此高的压力下,静脉壁随时都有受到损害和扩张的危险,而静脉壁的扩张必然导致限制下肢静脉血液逆流的静脉瓣膜的破坏(关闭不全)。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是依靠下肢静脉内的瓣膜的功能使静脉血定向流动,由下向上,由浅入深。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下肢静脉的静脉瓣膜承受近乎动脉的压力,即便是没有先天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的健康人,如果不注意对下肢静脉的保护,也极容易造成下肢静脉的扩张,而导致脉瓣关闭不全,造成下肢静脉血回流障碍。这就是该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留下的遗憾。

  主持人:孙教授,您这样详尽、客观对静脉疾病的发病原因的解释,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也是我在一些血管外科的专业论著中从未看到过这种解释。根据您的介绍,静脉回流障碍的发生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积极保护下肢静脉应该受到人们重视。关于您所说的某些人存在先天发育缺陷,是不是指那些患者先天的静脉瓣膜发育不良或先天静脉壁薄弱的人呢?那么,这些人群是不是更易引起静脉曲张?

  孙新明教授:是的。我的很多静脉曲张患者,常常有家族史,亲属之间容易罹患该疾病,也证实了这个理论。我在手术中发现,很多静脉曲张病人的静脉壁表现为局限性膨出,即便是没有表现出曲张的静脉血管,也表现出这种膨出性改变,这应该是静脉壁的中层发育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据我观察,造成静脉曲张的原因,除了静脉瓣膜及静脉壁的问题以外,还有下肢的皮下筋膜,静脉血管周围包裹着的筋膜、结缔组织对静脉壁的支持不够等,也是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之一。这些患者,往往同时合并疝气和痔等疾病。

  主持人:孙教授,您对这些问题透彻的分析,是基于您十几年来对静脉疾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知道,很多文献和专著上都是这样讲的,长期站立的人容易得静脉曲张。但是,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在您的患者病例记录里,有很多患者都是长时间从事坐位职业的人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或司机也是最易得静脉疾病人群呢?

  孙新明教授:是的。这个问题,近几年在临床,我一直在观察,发现一些公司白领、财会人员和出租车司机同样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坐位习惯,腹股沟长期处于屈曲状态,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另一种推测,长期久坐,腓肠肌活动减少,造成腓肠肌无力,下肢静脉回流障碍使得静脉内压力增高,这种假说还有待于通过临床统计学和病理学的进一步证实。

  主持人:那么,孙教授,您的这期节目播放后,很多观众朋友在问:一旦患上了静脉曲张,必须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吗?

  孙新明教授:基本是这样的,静脉曲张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疾病,一旦静脉瓣膜被损坏,是不可能依靠自身来恢复的。机体本身尚未发现静脉瓣膜的自身修复功能。而一些药物如:地奥斯明、威利坦虽然能够暂时改善症状,但对静脉瓣膜没有修复的作用。有一种理论认为:一旦有部分 的静脉瓣膜受到损害,静脉腔内压力增加,造成其相邻的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这也是当前静脉曲张发生的学说,腿部的一支或数支静脉有病变,使肌肉收缩时血液从压力高和容积增加的深静脉流向浅静脉。久之,浅表静脉扩张,瓣膜的瓣叶分开不能闭合,病变血管中血液逆流.当其他的交通支静脉瓣功能不全,则更多部位发生逆流.这些病变逐渐发展到大隐静脉近端,引起大隐静脉股静脉连接处继发性功能不全。该理论可解释静脉曲张最初的发生部位,和各种方法治疗后出现新的静脉曲张的原因。

  所以说,任何保守治疗的方法都不能改变下肢静脉曲张的自然病程。只有手术干预才能使静脉曲张治愈或得到根本的改善的可能性。一旦发生静脉曲张,手术干预越早效果越好,防止静脉曲张进一步蔓延,甚至出现硬质膜炎、溃疡等合并症。这些合并症的出现,给治疗和恢复造成极大的困难。可以这么说,早作早好,不做不好,宁早勿晚。

  主持人:孙教授,许多医院的医生都会这样认为:患者C1、C2期情况时,只需要保守治疗。只有发展到了C3期以后,才建议接受手术治疗,您怎么认为?

  孙新明教授:既往对下肢静脉曲张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所有的检查手段就是教科书上说的那三种传统办法,完全是通过肉眼来判断下肢静脉的曲张的程度和静脉瓣膜损坏的部位。对于交通支瓣膜的反流,很难早期发现。所以,只有当患者曲张明显时,才会针对曲张的静脉进行治疗。而近年来,由于现代诊断技术快速发展,包括下肢静脉血管彩超,外周无创血流监测技术,血管检测工作站的出现,对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更准确,更加精细。能够使临床医生较早地发现患者瓣膜破坏的部位、交通支反流的部位。而且我们具有多种现代化的微创治疗技术和手段,可以在病变早期有针对性地对病变的部位进行处理,因此,对于早期病变的病人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一直在提倡,早期治疗特别是在患者还没有出现合并症的阶段积极治疗,手术更有针对性,操着更简单,效果更理想。

  主持人:这样说来,静脉疾病必须要提倡:早发现,早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那么,有的人在小腿部位,可能会有很小的,或者很散一些小的静脉曲张,常常认为不要紧,不重视。像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发展,如果不积极治疗,同样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形容:“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孙新明教授:是的,你的形容非常恰当。

  主持人:孙教授!我反复的在提一个问题,这也是所有患有静脉疾病的朋友们都关心的问题,就是:只要发现患有静脉曲张,就一定要采取手术治疗吗?

  孙新明教授:我说过“基本是这样”。也就是说,有部分以静脉曲张表现的患者可能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布加氏综合症、门静脉高压症等,这些患者也可以表现为静脉曲张,这需要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而一旦患者发现自己有静脉曲张的出现,无论是哪期,都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才能获得痊愈。而手术治疗是单独可以解决静脉曲张的办法。

相关标签
孙新明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