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肛肠科 > 结肠炎 > 肿瘤中心副主任罗成华做客畅谈结肠炎

肿瘤中心副主任罗成华做客畅谈结肠炎

时间: 2013-04-25 17:0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

  主持人::名医齐聚,畅谈百姓健康。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关注由医学论坛网共同为您直播的《名医堂》。节目直播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和专家进行交流。很多年轻人都认为,大肠癌和自己搭不上关系,都是属于中老年人的病,其实不然。因为大肠癌在开始时是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症状的,等你发生类似于腹痛、腹泻、便血症状时,大部分已经到中晚期,年轻人更应该预防大肠癌。今天请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罗成华教授,罗教授您好。

  罗成华::大家好!你好!

  主持人::去年哈医大肿瘤医院来了一对父子,他们同时又是病友都得了结直肠癌,父亲在2011年中旬诊断为结直肠癌,在医院接受手术。他孩子37岁在陪父亲复查治疗过程中,忽然觉得自己左下腹疼痛,症状持续加重,也去检查,发现自己也得了结直肠癌,而且发生肝转移。大家觉得这对父子挺不幸的,一家里出现两个结直肠癌的患者。同时我们想问您一下,为什么父子俩同时患同一种病?因为遗传的问题,还是吃一锅饭,生活习惯差不多造成的呢?

  罗成华::大肠癌30%有家族聚集倾向。家族聚集倾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遗传的易感性,也就是说上一辈得大肠癌,他下一辈他有得大肠癌的倾向,并不等于他一定要得大肠癌,他有易感性。一般人可能受外界的因素要到一定程度才能得大肠癌,他可能不到一半或者说很低的量就可以得大肠癌。

  再一个他们家族的生活习惯,一会儿可能还要谈到很多生活习惯跟大肠癌的一些关系,可能家族生活习惯跟家族大肠癌聚集也有关系,这两个因素造成30%的大肠癌都是在家族里聚集的。

  主持人::这两个因素都是有关的。

  罗成华::对。

  主持人::如果家里有患者的话,我们知道家族可能都是易感人群,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预防呢?有没有办法让我们控制遗传因素?

  罗成华::这种遗传因素应该是可以控制的,怎么控制呢?一个是大肠癌首先大家要明确,它这种遗传因素它这种遗传基因的改变,它不是显性的遗传。它不是说父亲或者母亲有大肠癌,它一定要遗传给子代没有遗传必然性不是显性的,它是一种隐性的,只是一种基因的倾向性。他能不能得大肠癌还要看其他因素作用以后,基因发生进一步的改变,所以说我们通过如果父辈有大肠癌,通过下一辈通过早期筛查,通过生活习惯的预防,通过其他一些因素预防完全可以控制,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主持人::您说隐性遗传不一定父亲母亲一定遗传给子女,但它也可以隔代遗传吧?

  罗成华::应该可以。

  主持人::家族有大肠癌病史应该更加注意一些,我听说白领久坐办公室的人,更容易得大肠癌,有依据吗?

  罗成华::没有明确的依据。我推想坐办公室久坐缺乏运动,大肠癌其中一个易感因素就是运动少,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主持人::直观的想我老坐着姿势是不是对大肠进行一些压迫,长时间压迫会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罗成华::这样每个什么道理。

  主持人::这个没有道理。还有哪些因素容易引起大肠癌呢?像您说的平时锻炼的太少,还有饮食方面其他方面会造成大肠癌呢?

  罗成华::大肠癌因素很多,最主要因素是饮食因素。国际公认的大肠癌的饮食因素长期忌食精细的东西,比如我们把小米都加工的非常精细。我们把面把皮都去掉,留下最里边的部分,这些精细的食品吃的多,肉吃的多,而我们纤维素吃的少,恰恰纤维素是预防大肠癌的很重要的元素。水果、蔬菜里含纤维素,麦麸里含纤维素,这些东西多吃一点。

  主持人::大家生活越来越好了,食面精吃面细,吃的越来越精致,吃的荤菜越来越多,没想到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可能经常吃点粗粮,可能更好一点?

  罗成华::对。现在国际上有一个例子就是,大肠癌是富人的病。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大肠癌有可能发病率越高,有时候越穷他可能吃的东西越粗糙,纤维素吃的多。买不起肉买不起很精细的东西,可能越富裕他吃的越精细反而大肠癌高。所以说大肠癌我们发展国内家,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大肠癌发病率就在上升。

  主持人::在美国癌症杂志上,刊登了一片报道,研究表明说过说瘦的人或过胖的人都容易得结肠癌,这中间是什么道理呢?

  罗成华::过瘦的人和过胖的人,可能存在其他一些因素,单纯胖瘦跟大肠癌关系是间接的。比如过胖的人往往运动少有糖尿病,这些都跟大肠癌的因素有关系。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就是说糖尿病病人大肠癌发病率上升,所以说运动少和糖尿病这两个都是大肠癌发病的因素。

  过瘦的人他可能也是跟免疫系统低下有关系,比如说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样可能跟大肠癌有关系。

  主持人::我们在节目一开始说到很多年轻人认为大肠癌跟自己没太大关系,但事实上年轻人也很多得了这个病,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得大肠癌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罗成华::明显的特点是年轻人的大肠癌恶性程度比老年人得的大肠癌恶性程度高。也就是说年轻人一旦得了大肠癌以后,往往它这个肿瘤生长快。就像刚才你们的例子上面,他的孩子小白,发现大肠癌以后就已经肝转移了,这就说明肿瘤在小白身上发生比较快。再一个他年轻人得了大肠癌以后,他生存期往往比老年人要短,所以年轻人尤其要注意防止大肠癌。

  主持人::他的生存期更短了年轻人?

  罗成华::因为年轻人他肿瘤的恶性程度高生长快,所以它很容易出现转移,生存期相对的要短。

  主持人::我们以前以为年轻人抵抗能力强可能对疾病抵抗能力都会强一些,没想到在癌症面前,其实他更弱势。我们想问一下,是不是现在有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呢?

  罗成华::对。现在因为在发达国家,大肠癌总的发病率在下降比如说美国,因为它的筛查水平在上升,全民的健康意识在上升,大家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那么在发展国内家这个发病率在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个病跟很多因素有关系,刚才我们说的运动,现在的年轻人白领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

  再一个现在的年轻人吃饭早一顿晚一顿,饱一顿饿一顿,这种不规律也可能跟大肠癌有关系。再一个他饮食结构,蔬菜吃的少了,或者精细的食品吃的多了这个有关系。再一个现在污染,环境污染、食品污染也越来越明显,这个也是引起大肠癌的一个因素,年轻人也暴露在这个因素里边。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都特别的大。忧虑和紧张和生活压力大,这些跟大肠癌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这些种种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大肠癌年轻化的趋势。

  主持人::有没有数字统计说,比如年轻的多少岁,比如年轻5岁、10岁有这样的统计吗?

  罗成华::根据文献我们总的意向是说,大肠癌比以前应该是提前了5岁-10岁之间。

  主持人::我发现很多人都在说自己结直肠癌,常常被误诊为阑尾炎了,所以耽误了治疗。这两种病在表现上,有什么相近之处吗?

  罗成华::阑尾炎和大肠癌应该说相差还是比较大的,大肠癌它主要表现在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说一天一次大便很规律,不知不觉当中我们这个习惯就变了,就变成一天几次大便,有时候便秘几天一次大便,这些规律都发生改变,这是一个。再一个大便里边有血或者说大便变黑,这个主要是发生在大便的改变上面。

  而阑尾炎大便一般不会有什么改变,阑尾炎一般是短病程的,尤其急性阑尾炎突然疼,它主要表现在肚子疼、发烧这些表现上。当然慢性阑尾炎可能时间长一些,但是仍然是以右下腹疼痛为主,它并没有大便习惯的改变和便血。

  主持人::咱们在刚才的病例里说到小白,突然觉得左下腹疼痛,您说阑尾炎是右下腹,大肠癌它一定是左下腹吗,还是有一定区域内的?

  罗成华::大肠癌出现腹疼它是什么情况呢?它是肠癌已经长到了足够大,然后引起肠腔的堵塞,然后肠腔的大便要克服堵塞的部位要往远处走,会产生肠管的痉挛这样才会产生疼痛。大肠癌引起梗阻它才会疼。大肠癌在大肠的不同部位,梗阻的部位不一样,它疼痛的不一样,可以是右下腹可以是上腹,可以是左下腹,也可以是骶尾部,如果是直肠的话可以屁股。

  主持人::如果发生大肠癌要先治疗还是要先手术呢?

  罗成华::结肠癌我们国际常规是直接做手术。直肠癌如果在早期,我们专业上称为T1期T2期我们可以直接做手术,结肠癌到了T3期,到荚膜层或荚膜以外的组织,新的理念主张先放化疗然后再手术。这个有什么优点呢?这个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这种先放化疗然后再手术可以明显的降低局部的复发率。

  主持人::现在很多中药治疗肿瘤是非常流行的,单纯用中药治疗结直肠癌,这个疗效是不是可靠呢?

  罗成华::中药它对于一些提高我们机体的免疫力,对于身体的一个调理还是很有用的。如果说这种大肠癌要治疗,要用药物治疗,我还是建议进行正规的化疗。

  主持人::结直肠癌现在我们可以说治疗吗?它愈后的情况怎么样?

  罗成华::结直肠癌治疗它的标准是,切除结肠癌所在的一段肠管包括肿瘤,以及它局部的区域淋巴结,这整个的完整的切除这个叫治疗。但是我们所谓的治疗,并不是说就是这个大肠癌就把它治好了。因为理论上讲,大肠癌它到十的七次方个癌细胞的时候,理论上可能出现转移,虽然手术前没有发现肺脏、肝脏有转移灶,但是肿瘤细胞有可能到了血管,在血管里边血液里边在循环,我们目前是没有办法查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做手术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远处百分之百的没有癌细胞存在。所以我们治疗术,依然只是一个延长生命的手术,不能说一辈子彻底好了。

  

相关标签
结肠炎
肛肠科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