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正如您所说,我国的骨科基础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侯树勋教授:我们骨科基础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乏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基础研究队伍。目前,骨科基础研究队伍仍是以研究生为主要力量,当研究生完成课题毕业后,该项研究随之而中断,很难继续发展。骨干队伍的不稳定极大影响了骨科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专业人员科学作风不严谨。基础研究是严肃的科学工作,需要每一位专业人员都具有认真、刻苦、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精神,要甘于寂寞。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潜伏着一种急躁、实用的风气。急于出文章,急于出成果,表现在实验设计不严谨,判定结果时有倾向性,甚至为了达到“预期”结果伪造实验数据。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人竟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统计数据原封不动的抄袭过来为自己所用。这一切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家科研队伍的信誉和科研成果的优秀,而且在学术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第三,缺乏明确的、有特色的科研方向。在我国一些较成熟的实验室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有影响的科研方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室没有考虑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盲目追随国际潮流,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基因学”为时尚,开展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所谓高水平研究,常常是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重复别人的研究,结果是文章不少,但这些“成果”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在的理论价值并不高,只能被束之高阁。
第四,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和相关机制。我国骨科界有一大批既有临床经验又懂实验研究的专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纵观我国广泛应用的骨科器械和设备,绝大多数都是由外国进口或引进外国设计在本国仿造的。其实,有很多技术的雏形是在我国最早提出的。但由于我们未能把它及时申报专利并经过工艺加工和政府审批形成产品,因而未能在我国推广应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记者:面对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您认为我们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骨科基础的研究?
侯树勋教授:要使国内的骨科基础事业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是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关键。国家和单位应该制定相应政策在研究条件、生活待遇及奖励晋升等方面给予关注,使他们能安心工作。
其次是要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允许失败。
国内骨与关节研究所在侯树勋所长和历届领导人的带领下,科研团队和医疗团队严格执行国内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严守岗位,履行职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拥政爱民,保护群众利益。以侯树勋所长为首的国内骨与关节研究所在骨病科研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拥有优秀的地位。
2008年5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国内骨与关节研究所教授、主任医师王岩等五名同志记一等功。“这次由胡主席签署的记功命令是对王岩主任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多年来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的褒奖与勉励,这必将更加鼓舞国内骨与关节研究所不断进取、勇攀科技高峰的斗志,再创辉煌!”新华社在播发新闻的时候,评价了王岩和他的团队所做的突出贡献。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