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专家:杨跃进,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内医学科学院、国内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和老年病委员会委员。擅长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等。主持和承担了医科院、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及科技部“973”、“863”、“十五”攻关等课题共10项。荣获国内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医疗成就奖和国内优秀论文奖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国内循环杂志》等多家期刊杂志的编委、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国内医学科学杂志》(英文)审稿人。
主持人:目前在国内心肌梗死是怎样一个发展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杨院长:过去30年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建立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提出来。现在已经达到大多数人的小康,但是老百姓有个误区,认为小康就是吃好了、穿暖了,生活好了就是小康,这是对的。但是吃过头了,就像穿得太暖了你会脱衣服的。吃过头了不注意的话,就会产生心脑血管化病。过多的营养是不好的。冠心病就是冠脉里面有血垢。我把它叫烟精酒精肉精堵住了冠状动脉就得心脑血管病,血脂是在继续上升的。据专家预测,高峰在2020年到2030年。如果这个趋势不加以治疗,3到4亿的高血压病人不治,你跟他开点药他说大夫是想向我卖药的,这是错的。
有高血压不治,特别是年轻人他没什么感觉,他说杨院长我要吃药反而难受,我180、110正合适,这是大错特错的。如果你不治的话,40岁就可能得脑出血,50岁可能会得心梗,50-60岁可能会偏瘫,70岁就会肾衰、老年痴呆,这形势很严峻。今年是2010年,再过20岁,到了2030年,我也会老老龄化,血管里也产生血垢。未来20-30年,将是国内社会的老中青三代人都得心脑血管病的时代,形势非常严峻。若不加以控制,将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小康社会,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老百姓不懂,这会变得很可怕。你让他不要抽烟,他觉得过的没有什么劲,但是活的是有劲可50岁人可能就没了,要付出代价。喝酒你让他别喝,当然喝酒本身是没有害处,喝一点点酒对人体是有好处的,问题是谁也不会弄个上海小白菜喝酒,都是鱼和肉,酒的好处早就被大肉抵消了。抽烟喝酒吃肉,吃肉现在越多,冠心病就越多。所以一定要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
我们在几十年前,包括我们的父辈,我自己也挨过饿,吃不饱真的很难受。前两天是世界饥民日、饥饿日,有10亿人饥饿。没错,是这样的,饿的日子很难过。但太饱的日子不行,太饱虽然舒服,但是50岁就完了,人就没了。现在很多中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相当一部分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都普遍存在,脂肪肝也普遍存在,这些人进入了老年社会一定不是一个健康状态,所以形势非常严峻。有几个数字,现在高血压有30亿,糖尿病有5千万,高血脂有2-3亿。国内人民都在吃肉,尤其是年轻人、小不点、小胖子,胖人从小开始,这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冠心病的危险期,另外还有多少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这都是未来冠心病心脑血管的一个祸根。其中最最重要的高血压是头根。第二就是多重危险因素,越有高血压,就越有高血脂;越有高血脂,就越有高血糖,又抽烟又喝酒的这些人死得更早,太危险了,一定要警告他们。有的人说,我就只抽这一口烟,你说行不行。是单因素的还行,你是多因素的,加起来患心脑血管病的机率就会增加很多很多倍了。所以未来国内13亿人口防控心肌病的形势非常严峻,若不加以控制,将来后果不堪设想,会越来越流行。
这就需要媒体大力宣传,控制危及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不要以为大夫给他卖药,大夫不缺这个钱。第二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身体是自己的,是家人的,是社会的。烟,实在戒不了,少抽点,不用弄3包4包的;酒,少喝点红葡萄酒一两二两;肉,解解馋,够了。还有一个,应酬。你说不吃不喝,那多扫兴嘛,很简单,你也跟着吃,今天晚上吃得很饱,明天早上喝一碗稀饭,就去上班了。之后什么都不吃了。就像上海的咸菜泡饭,泡饭加咸菜就是预防冠心病的较好的生活形式。问题现在不吃了,年轻人不吃了。过去上海夏天很热,七月份开始毕业考试的时候全是短袖上课的,不是短袖就背心上课了,现在有了电风扇,吹着空调,什么都可以。那时想吃什么?只能喝稀饭,一点肉也吃不上。那时候每年的7月到8月有一个半月,有一些上海人睡在马路上,就喝点稀饭绿豆汤,那才是预防冠心病的好方式。以前建国初期的调查,国内的血脂数值低,老外都不相信;现在却很高,已经和国际接轨了。虽然从总体上看,是比国际整体水平低,但再过30年数值只会高不会低。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