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传染科 > 感染性腹泻 > 怎样走出抗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误区?

怎样走出抗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误区?

时间: 2013-03-22 15:0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怎样走出抗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应用误区?

  方鹤松:治疗腹泻,首先要进行腹泻的鉴别诊断。通过实验室的化验,可以明确病人是否为感染性腹泻,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等,但化验结果往往滞后于临床实际诊疗行为。方鹤松教授指出,临床经验表明,通过观察患者的大便性状可“八九不离十”地进行鉴别诊断,如急性水样便(约占70%)多是轮状病毒或产毒素细菌(ETEC)感染引起的,而脓血便(约占30%)主要是侵袭性细菌(如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感染所致,“当然,有条件的还是应及早进行粪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作为参与制订和修改当前临床上正在推广的《国内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简称方案)的主要专家之一的方鹤松教授告诉记者,1993年推出的该方案改变了上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旧的腹泻治疗观念如禁食、过多应用静脉输液、滥用抗菌药物(抗生素、磺胺类等)等,树立了新的治疗观念和方法,包括继续饮食,应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纠正脱水,合理应用肠道粘膜保护剂,纠正滥用抗菌药物等。至今3次修改都没有动摇这一新的治疗理念,今年正在酝酿的新的修改也不会动摇该理念,但该方案的推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方鹤松:对水样便腹泻应用肠道粘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加口服补液盐即可,应用抗生素不但没有疗效还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引起产生耐药菌、菌群失调等多种危害,反而降低患儿抵抗力,使腹泻迁延不愈或继发二重感染;而对于脓血便腹泻,则应及时规范地应用抗生素治疗;抗菌药对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当然无效。这也就是很多专家说的“腹泻治疗中70%不需用抗生素”的由来。需引起注意的是,对病毒性腹泻单纯使用抗病毒药并未证实有效。

  益生菌是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可预防抗生素相关腹泻和婴儿腹泻,但它在其他原因所致腹泻中的作用仍有待证实。对益生菌产品的菌种选择非常重要,定植力、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需全面评估。应选择菌株来源经典明确、低温储存、标识活菌数量、有效期短的益生菌制剂。同时益生菌制剂不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相关标签
感染性腹泻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