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您又有着怎样的“金标准”?
张教授:我理解的“金标准”是对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高要求”。“高要求”是丰富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共同累积的思想产物,瘤颈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也是最难栓塞的部位,充分要求医生能够通过导引导丝对血管、血液、血流的情况具有灵敏的触觉。为了降低复发率,我的要求是:首次治疗时就将瘤颈部位栓塞致密。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医生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都会以这样的要求来执行每一台手术。
记者:那么当前我国的介入治疗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呢?
张教授:我们目前在手术操作上紧跟世界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的前沿,华山医院的介入和神经介入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优秀水平。但是介入手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介入材料和血管造影机器的发展,目前这两块的基础研究国内和国际上仍有很大差距。国外的基础研究及后期的转化医学做得很好,很多新的材料、技术很快能用于临床,这方面国内基本靠进口及拿来主义,也导致了病人的手术费用昂贵。
记者:提到手术费用,这是一个让患者和医生都头疼的问题。
张教授:是的,这是我们在进行介入治疗应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越是大的动脉瘤,手术费用越高。主要是因为越大的动脉瘤,为达到致密栓塞的标准需要放置的弹簧圈就较多,而致密栓塞有时需要多个弹簧圈的相互交叉缠绕才能达到。为了尽可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会建议患者使用进口材料。虽然我们也在加强国内的材料研究,但是道路比较艰难,因为做颅内手术安全性才是第一保证。
记者:除了手术费用昂贵,您在推广应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哪些问题?
张教授:首先是手术医生暴露在X线下,对于医生来说伤害很大。其次是脑血管手术风险很大,患者对于手术并发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差,术前必须反复告知。再者就是目前国内患者对于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知晓率仍不高,还需要多加宣传。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