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经过多次检测证实未感染艾滋病毒,却依然整日忧心忡忡,害怕自己患上艾滋病人群逐渐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恐艾族”。近年来,该群体有不断壮大之势,越来越多正常人加入到“恐艾族”行列。“恐艾”是不是病?需不需要治疗?应如何克服“恐艾”心理?近日,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访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采访了该院心理行为医学科张延赤主任。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张延赤主任
专家简介:
科 室: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四区
职 称: 副主任医师
近日,一种被称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卷袭网络与媒体,造成很多曾经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们提心吊胆,怀疑自己是否被艾滋病所感染。据悉,自2009年6月以来,陆续有人向卫生部反应自己出现疑似艾滋病急性期症状。从2009年7月开始,国内疾控中心启动调查工作,结果显示,受调查者艾滋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未检测到相关致病病原体,缺乏新病毒或未知病原体感染的证据。
何为“恐艾综合症”?
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张延赤主任介绍,“恐艾综合症”即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指一部分人群在强烈的恐惧状态下,常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不少患者认为,自己身体不适就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他们会反复上网查询、拨打咨询热线,或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却又总对阴性结果持怀疑态度,认为检测不准确。“恐艾族”大多有一定躯体症状,如胸痛、心悸、疲乏,头晕、头痛、腹痛、体重下降、咳嗽、便秘、视物旋转等,且大部分人系在多家医院就诊过,做过非常全面的检查却仍查不出具体是什么疾病,但他们却拒绝认为自己是心理疾病,对自己因恐惧导致的种种强迫行为、抑郁情结没有正确的认识,一般均系在医生或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方到心理科就诊。“恐艾族”及早进行综合心理治疗很必要,但多数患者不认为这是心理疾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干预后,躯体不适症状也会得到缓解或消失。
“恐艾综合症”诱因各异但心理状态大同小异
很多人认为,“恐艾族”大多由于有过高危性行为而造成心理恐慌形成,其实不然,临床上可见患上“恐艾综合症”的诱因形式多样,有因为在理发店理发时刮胡子刮破皮后,认为理发店的刮刀不干净,会被血液传播得艾滋病,之后出现反复洗脸症状;有的参加无偿献血后担心采血时所使用的针头不干净,怕自己被传染艾滋病的,可表现为对血产生恐惧,回避所有可能见到血的场合;有的则是在乘坐公交车时遭“性骚扰”后出现担心会被染上艾滋病;更多的则是在进行了高危性行为后产生害怕感染艾滋病心理……
强迫、疑病、焦虑 是“恐艾族”常见病症
据张延赤主任介绍,不管是什么诱因导致的恐惧艾滋病心理,此类人群均有类似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有强迫、疑病、焦虑等几种症状,同时伴有抑郁、恐惧情绪。
强迫症状者一般为没有经历过容易引起艾滋病感染的行为,但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或性行为传播,他们通过自己主观想像或联想而产生恐惧。出现不停洗手、洗脸,对血液、献血、理发、刮胡子、拔牙、输血、性交等十分敏感,认为这些都可能让自己染上艾滋病,导致过分谨慎,甚至有洁癖,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的场合。
疑病症状者则主要表现为深信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他们反复检查,四处求医,虽然多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但仍不能消除其恐惧和担忧。
焦虑症状者一般有过高危行为,他们经常提心吊胆,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担心自己已经感染艾滋病,整天拿艾滋病的症状与自身情况进行对照,越对照就越觉得自己患有艾滋病,如临大敌。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