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瘤是什么性质的瘤呢?生活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话题了。由于患有间质瘤的人越来越多了,使得大家对于间质瘤也越来越关注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了解间质瘤,所以很多的患者在患有这种疾病之后,并没有获得及时的治疗。那么什么是间质瘤呢?一起听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曹晖的讲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曹晖
专家简介:
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综合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目前主要致力于从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
仁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曹晖介绍,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在过去常常被误诊漏诊的疾病,近十年来才被正确认识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一类相对罕见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在上海的发病率约为100万分之23,占到胃肠道肿瘤的1%到4%。一般的发病年龄在55岁到60岁。 60%到70%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0%到30%长在小肠,还有小部分发生于食管、结肠或直肠。
胃肠道间质瘤并不等同于胃癌或者肠癌。癌是指发生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容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而胃肠道间质瘤则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组织,其局部侵袭性并不如癌肿,较少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血液转移。这也就意味着这种肿瘤有三大特点:
一,对常规的放疗和化疗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优选治疗方式,分子靶向药物也可用于辅助治疗。
二,手术后容易复发。虽然低风险级别的胃肠道间质瘤经完整切除后有较高的5年生存率,但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其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到90%,一旦复发转移,生存时间仅为10到20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复发于首次切除的两年内,有些甚至会在10年后复发。
三,早期诊断不易。由于症状不明显又缺乏特异性,胃肠道间质瘤往往难以早期发现,尤其是直径小于两厘米的肿瘤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常见的早期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贫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肿瘤普查、体检或其他手术时无意中发现得了此病。
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内镜、内镜超声、B超和CT等。
曹晖主任特别提醒,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包括呕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以及腹部发现包块、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或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贫血时,都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如果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病灶建议再进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漏诊。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搜狐健康】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