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琪主任解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出现跛行的原因,是行走时下肢肌肉对氧的需要增加,但由于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这时就会发生无氧代谢,生成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神经而出现患肢尤其是小腿肌肉的酸痛感。随着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能耐受的行走距离越短,直至最后丧失行走能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常伴有“三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以及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等不同时期的肢体缺血表现。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进行性加重,最严重的后果是截肢。林智琪主任说:“当然,现在经过处理的病人大多不会遭到截肢噩运。出现截肢情况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来就诊时已经处于后期,治疗也没有效果的;二、少部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过治疗效果仍然不好的。”
因此,林智琪主任指出,在治疗的同时,为使患者能够从心理上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水肿、疼痛、溃烂、坏疽等症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和治疗,给予饮食指导也是保持远期效果的关键。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肢体坏疽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360doc个人图书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