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杂病 > 需要专业的医生来把脉

需要专业的医生来把脉

时间: 2013-03-19 15:3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您刚才说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进补方式,这种不同的类型,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是需要专业的医生来把脉是吗?

  杨国华:我认为如果你每一次使用四诊把脉是较好的,但是问题在于看你选择什么样的大夫。一般来说,达到一定资历的大夫都可以做到这种推荐。

  主持人:我听说过一个,可能是不太确切的说法。有一个中医大夫跟我说,其实现在40岁以下的很多中医大夫已经不会把脉了,当然他这是一句半玩笑的话,您怎么看待这种状况?这可能代表了有些患者对中医大夫的想法。

  杨国华:现在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40岁以下不会把脉。这个说法,我觉得把我们中医界看轻了。

  我觉得至少是他不努力的结果。我所带的学生,没有一个不会把脉的。就我现在来说,比如说我现在所教的学生,已经遍布30多个国家。反正所有的人,只要他走的时候,我一定教会他把脉,这个把脉并不难教,没有什么奥秘,很简单。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因为这都是很有规律的,只要经过临床多摸以后,就会得出体会了。40岁以下人不会把脉,我觉得这个说法肯定不成立,肯定不对。

  主持人:说明对中医界有很多的偏见。

  杨国华:我认为有偏见,偏见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很多人都说中医永远只会用三个手指头,不瞒您说,如果您看我的诊室,包括看很多中医大夫的诊室,他们都一样会看心电图,一样会看胸片,一样会听心肺,一样会做西医的体检,一样会做西医的诊断。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中医就不纯粹了。

  杨国华:不会。因为中医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医药的使用当中前进,比如前一段时间的木通事件,这个事件也说明中医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理念。这个修正,包括一些药物,比如说,我给你举个例子说明,假如说这个人诊断为心肌梗塞了,我一定不会再选用那些能够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中药,也许这个药过去是一个经典的药物,但今天我决不会再使。

  说明什么呢?说明西医的理念也在向你中医理念的渗透。无论中医也好,无论西医也好,目的都是要让这个病人得到痊愈,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西医在不断向中医渗透,但是在用中医治疗方法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中医也在不断发展。发展到什么地步呢?甚至采用了很多很新的技巧。

  刚才我说的,那个病人我是通过下胃管灌进去的,以前没有下胃管这种说法,在多少年前不可能用下胃灌。所以我认为是不断发展过程中,现在我觉得中医界大批的新人出现。说个最简单的,你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中医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在国内国际非常有名的,我们开玩笑,他在他那个领域是挂头牌的,他说我所看见的我,第一,是一位女性,第二,不是一个所谓老老头,很出乎意料,原来是这样的。恐怕我这么出去,谁也不相信我是一个中医。所以中医在发展,中医的新人不断地在涌现,不是你说的概念,40岁以后没有人会把脉,不可能。

  主持人: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把病人看好是一个“金标准”。

  杨国华:您说对了,我想象最有效的办法对你用药,但是这个方法是用西药也好,中药也好,你在心里要有一个非常精准的判断。比如说有一个病人来了,他得了肺炎,如果五天的青霉素能好的,我干吗不用青霉素,我再用清热解毒药,在那里琢磨来琢磨去,有效性还不可知。

  回过头,难治性肺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不见效,或者对所有的抗生素都过敏的情况下,我中药的优势这时候显现,什么时候合适,要有一个判断。中医不是都行的,但是中医不是无能的。好多人说中医太能了吧,我非常厌烦也非常厌倦,我相信所有中医界的同仁都可能有同感的,你没发觉,很多广告说一个中药包治百病,其实没有这种说法。

相关标签
中医
内科
专家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