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内放疗发展,创造条件引用新装备向肿瘤亮剑
1996学成归国的夏廷毅,打开了世界的窗户,看到了放疗在世界上的发展,即将开创了一个非手术放射治疗肿瘤的新时代。
1999年初,夏廷毅教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三维CT模拟定位新技术,对头、颈、胸、腹部肿瘤实施三维适形放疗,大大提高了放疗精度和疗效,减轻了放疗反应,实现了集肿瘤的影像诊断、模拟定位、三维计划和精确治疗的一体化,把先进的放疗观念和**的思维嫁接于现代高科技设备上,开创了我国将CT专用于肿瘤定位治疗之先河,这一点,对现代放疗的发展尤为重要。
2000年,开创性的引入了国内体部伽马刀,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效治疗早期实质性器官肿瘤,用经济有效的办法造福了很多患者。
2005年,夏廷毅对我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国内γ刀)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应用研究,解析其独特的人造布拉格峰和无创性粒子植入的剂量学特征,制定出临床应用规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动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健康发展。
2011年,夏廷毅力主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设备---TOMO放射治疗系统(螺旋断层放疗),该设备集调强技术、图像引导技术和剂量引导技术于一体,将CT与加速器完好的结合,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治疗的准确度,降低了很多副作用,改变了某些以往姑息的肿瘤为治疗。TOMO放射治疗系统已被临床确认为有效而最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对诸如鼻咽癌、肺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均有很好的效果;针对某些复杂的肿瘤,TOMO给放疗“能治”和“不能治”重新划界,使其成为在放射治疗领域内治疗范围最广和治疗病种最全面的治疗手段。
放疗春天的花朵在空军总医院盛开着,一个个新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抛向业界,开拓着国内放疗的发展。自2000年,夏廷毅通过现代放疗的手段,已成功为12000余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同时空军总医院也以放疗科为主成立了肿瘤医院,夏廷毅也被任命为肿瘤医院院长。曾几何时,那位年轻的不屈服的研究生,已成为睿智犀利的博士生导师及院长。
责任感使命感驱使着夏廷毅关心放疗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为国内放疗划分了传统放疗与现代放疗两个时代。定义现代放疗,就是立体定位技术、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放疗设备及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结合体:CT/MRI定位系统和PET/CT定位系统能够早期及正确发现肿瘤;图像引导放疗系统、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及头、体伽玛刀等设备能够精确打击目标;使高剂量、短疗程治疗新模式能够得以实施;利用局部手段对全身病灶进行选择性放疗或局部定点清除、进行“斩首”行动。
夏廷毅醉心于技术手段在临床的实质性应用,例如采用放射治疗全身实质器官肿瘤(如肺癌、肝癌),创新性地采用高剂量少分次的新模式,获得了类似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一些肿瘤生长位置复杂的患者(胰腺癌),通过现代放疗,可以避免了外科手术创伤带来的风险;为因内科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采用现代放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同样,不能耐受的患者做放疗,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又何必开肠破肚?通过对局部肿瘤的“斩首”行动,外加全身药物靶向治疗或化疗综合治疗,一场局部结合整体不屈服癌细胞的战斗,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继续活下去,甚至高质量的活下去。
夏廷毅更对无辜与无助的患者感到痛心,因为他看到过太多悲剧,太多的患者不知道当今的医疗进展。“21世纪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放疗技术有了‘导弹部队’的功能,可以实现立体化,精确定点打击目标,让癌细胞无路可逃。如今,肿瘤已经不是能不能治好的问题,而是治疗方法选得对不对的问题。只要选对正确方法,早期干预,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了,但仍然大把的患者谈癌色变或是谈癌就切掉。”夏廷毅比喻说,手术治疗好比“特种兵”,能干净利落地干掉暴露充分的“敌人”,但有时会碰到可见不可及的“敌人”;而现代放疗则好比“程控导弹”,只影像上能发现,治疗上就能实现。因此,放疗医生和外科、化疗医生精诚合作,对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分析,才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21世纪进入了现代放疗时代,同时也迎来了这个专业的春天。”如今的夏廷毅依旧忙碌,他不仅身兼数职,为病人诊断,给国内各地的医生巡游讲课,还要带学生,并将研究成果撰文发表。他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希望癌症患者通过新的放疗技术的应用而治愈病痛,“在不久的将来,在临床肿瘤诊治的第一线上,会有更多的放疗医生站出来,受到重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现在,每年都有较多的学生报考夏廷毅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学生们之间都在说:“在21世纪,世界放疗看美国,美国放疗看国内,国内放疗看…夏廷毅”。
链接:夏廷毅简介
国内人民解放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同时兼任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和国内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放射治疗科主任、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及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美国放射肿瘤协会(ASTRO)理事、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理;第三军医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医学院军医博士生导师、空军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等职务。先后在国内发表论文80多篇,国外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