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 | 医生 | 疾病 | 问答 | 症状 | 科普 | 资讯 | 百科 | 分享 | 专访 | 图库 | 微信 | 求医通

专家访谈 > 产科 > 优生优育 >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时间: 2013-09-16 15:0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网友:5月27号最后来一次月经,6月8号服用了紧急避孕药,7月4号检查怀孕了,请问这个小孩能要吗?

  杨慧霞:单纯一次紧急避孕药对于胎儿来讲不会构成太大影响。既然吃了避孕药还能怀上孩子,至少说明这次紧急避孕没有发挥作用,而且这种紧急避孕药在体内的作用不会持续过长的时间,所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主持人:说到药物,哪些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杨慧霞:药物种类太多了,对于哪些药物安全还是不安全,美国国家药物食品管理委员会,我们简称FDA,这一机构对我们常用的药物进行了A、B、C、D、X的分类。A类药物是安全的,临床药物都不属于A类,除了几种维生素。属于B类的药物,至少没有明确的致畸作用。B类药物,包括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类的抗生素,还有红霉素等等,还有一些药物属于C类和D类药物。D类药物主要适应于疾病对于孕妇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孕期应用该类药物对孕妇利大于对胎儿的弊时,才能权衡利弊应用,X类的药物孕期不能应用,因为它对胚胎、胎儿的影响太大。讲到哪些安全,不同类型的药物,而且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药物其孕期应用安全性存在不同。如治疗甲亢的药物,常用的有两种药物,这两类药物孕期应用以后均能不同剂量通过胎盘达到胎儿体内。但孕期患有甲亢者,不应用药物加以控制对孕妇本身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胎儿健康发育也不利,所以,此时医生应给患者选用影响相对小的药物。

  主持人:很多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夫妻准备怀孕,需要去医院做哪些检查?

  杨慧霞:如果有条件的话,夫妻双方尤其是女性应该到医院做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如,最近一两年没有做过宫颈防癌涂片,应做宫颈防癌涂片。

  对于家中养宠物者,还应该做弓形虫的相关检查。澳抗阳性者,产前应到医院检测乙肝病毒DNA,了解肝炎病毒是否处于正在复制的阶段。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怀孕前更应该去医院做相应的检查,以评价疾病控制情况,确定是否适宜妊娠?除进行上述检查,还应给她们一些孕期合理膳食营养指导建议。另外,自怀孕前应服用小剂量叶酸(400-800μg/日)或者服用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减少神经管畸形以及其它出生缺陷的发生等。

  妊娠前去医院进行检查和咨询的女性建议找产科专业的医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我们并不建议做过多的检查,那样将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网友:我以前药流过三次,后来怀孕两次都自己流产了,是不是习惯性流产?这样的话要小孩该怎么办?

  杨慧霞:医学上习惯性流产是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为习惯性流产。该网友曾有两次自然流产,下一步应怎么办?一般来说首先确定两次流产的时间是早期流产还是属于妊娠晚期阶段的流产。

  如果流产发生都比较早的话,我们应考虑是不是存在胚胎早期发育存在问题。已经流产两次,可以做夫妻双方染色体的核型检查,同时检查孕妇有没有甲亢、糖尿病以及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如果两次流产都是发生在20周左右,属于晚期流产。流产前病人没有明显的腹疼,破水之后,胎儿很快排出,就要检查非孕期宫颈情况,除外宫颈机能不全等。

  网友:25岁,妇科检查子宫后位,其它正常,月经三十多天,四十多天,五十多天来一次的情况都有,是否能够怀孕?

  杨慧霞:对于月经周期比较规律的人,排卵时间比较好界定,基本在月经来潮前14天是排卵的时间,假设月经周期不规律,就很难掌握什么时候排卵,什么时候进行性生活才能怀孕。再加上假如月经超过40天才来一次,是不是有其它内分泌疾病,最常见的是多囊卵巢综合症,表现为月经周期比较长,以及周期不规律,伴有排卵问题,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怀孕。如果偶尔月经推迟几天,没有排卵问题,那就不太会引起受孕问题。

  主持人:提到怀孕的话,很多年轻人注意孕前的自身保健。有网友问到,何时戒烟?

  杨慧霞:吸烟、饮酒这两种生活习惯对于妊娠来说都是不利的,准备怀孕的年轻夫妻,不尽女性需要戒烟、戒酒,其实,丈夫较好在怀孕前三个月也应该少吸烟、饮酒,尤其是一些烈性酒。

  主持人:除了吸烟、饮酒,其它方面还需要调整吗?

  杨慧霞:工作或居住环境中如果存在一些辐射等危险因素较好尽量避开。

相关标签
产前检查
优生优育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