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儿科 > 小儿脑瘫 > 鲍艳春讲解小儿脑瘫疾病的相关内容

鲍艳春讲解小儿脑瘫疾病的相关内容

时间: 2013-04-03 11:53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患者问:如何预防小儿脑瘫疾病的出现?

  鲍艳春:小儿脑瘫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和工作,迄今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预防可以从三个环节入手。

  一是孩子出生前。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2)近亲结婚;(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二是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三是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发现越早,脑神经系统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研究表明,6岁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达90%,早治疗可避免不良姿势的形成、肢体畸形而造成的终身残疾。

  患者问:怎么能够从早期就发现小儿脑瘫疾病?

  鲍艳春:脑瘫发病原因复杂,在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有些患儿只要及时检查,明确病因,进行正确的治疗,是有可能治愈的。石教授提醒说,一些继发性病变,如巨大蛛网膜囊肿、硬膜下积液和一些脑积水等引起的脑瘫,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首先要到综合性大医院的神经专科做详尽、系统的检查,寻求较好治疗方案。

  1.小儿患脑瘫 对症早发现。不少脑瘫婴儿呱呱坠地时,家长们很难发现孩子有什么明显的异常症状,特别是那些轻型的脑瘫婴儿更容易被忽视。有的家长即使发现了某些异常情况,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误认为是缺钙、软骨病等疾病,这样就使这些脑瘫婴儿错过了早期诊断,贻误了早期治疗。所以,只有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小儿脑瘫的种种表现。

  综合临床实践和专家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

  第一是运动异常。正常婴儿运动的发育是有规律的,如果发现孩子的年龄与这个阶段的运动有很大差异,比如说到了3、4个月,头还竖不直地东倒西歪,9、10个月还不会单独坐,12个月还不会站立,1岁半还不会行走,就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第二是姿势异常。比如两腿分开困难,不容易换尿布;站立的时候两腿交叉,用足尖走路,脚跟不着地;手握东西不灵活,握拳的时候拇指握在手掌中;有的还有脸部怪动作,如吐舌头、说话口齿不清等现象。

  第三是在围产期婴儿有窒息缺氧病史,有产伤、早产或出生体重偏低的孩子,患脑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专家提示:一旦出现上述体征,就必须到医院进一步确诊,以免错过较好治疗时机,延误终身,给孩子和家庭带来痛苦。

  2.康复过程长 训练是关键。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许多治疗需要在家里完成,家长和医生应密切配合,共同制定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在医生指导下纠正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家教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关键性的学前阶段,如果能及早给予患儿各种基本训练,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患者问:怎么护理小儿脑瘫患者?

  鲍艳春:对脑瘫患儿的家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正确姿态。当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可以开始语言训练了,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

  2.增加说话和活动的量。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做游戏时与患儿一起进行呼吸和发声训练,寓教于乐,引起患儿对训练的兴趣。

  3.鼓励患儿说话。应多表扬,鼓励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即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4.教育要持之以恒。语言的矫治和训练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给有语言障碍的脑瘫儿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5.对患儿不过分保护、不怜悯、不放弃、不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多鼓励患儿参加游戏和活动。

  

相关标签
小儿脑瘫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