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理科 > 小儿抽动症 > 于作洋教授谈关于小儿抽动症的内容

于作洋教授谈关于小儿抽动症的内容

时间: 2013-03-28 16:3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搜狐嘉宾聊天室。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腾云,今天有幸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于作洋老师来到我们直播间,与我们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于老师还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方面的专家,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我们访谈时间段,咨询专家。

  首先我们邀请于老师给我们做自我介绍,主要谈谈他今天为什么给我们做这个选题,就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于作洋: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愿意回答大家提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呢?目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目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孩子的危害一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心理问题,所以目前对这个病的关注,家长越来越重视。

  所以,我今天主要是想来谈这个问题,当然对呼吸和消化系统,大家关心的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小儿抽动症也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于作洋: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也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以慢性多发性运动型抽动伴有发生性抽动为特点的。一个神经精神性疾病。

  目前认为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主持人:一般这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的年龄在什么时期,一般有什么特点?

  于作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年龄在1到21岁。

  平均起病年龄一般是6到7岁,就是学龄性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有人统计,男女之比大约3到4比1。大约90%左右在十岁以前起病。以5到9岁最常见的。

  通常有人把21岁以后起病的称为晚发性。或者是成人性的,但是这类的病例报告目前还比较少。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男孩子发生的机率发生比较多,这个疾病会有什么特征吗?

  于作洋:这个病容易误诊,得眨眼、清嗓子,容易误诊。有的家长认为是坏毛病,有的是眨眼,到眼科看,往往误诊为结膜炎。点了很多眼药,效果也不是很好。或者有些清嗓子,一种清嗓子,当成咽炎来治,或者有些当成一种咳嗽病哮喘来治,我曾经遇到过这些,都误诊了。所以,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到儿科看,特别是专科的大夫看一下。免的误诊。

  主持人:于老师能不能具体谈一下抽动的特点是怎样的。

  于作洋:抽动的特点,运动型抽动跟发生型抽动,分这两种。运动型抽动的特征,一个是突然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不自主的抽动。

  是一个重复的肌肉的抽动,抽动的症状往往有一些规律,往往从上到下,也就是先开始头面部,逐渐的发展到肩部的肌肉,再后来包括躯干,然后就是上下肢。它抽动的部位可以是单个部位,也可以是多个部位。抽动的初期表现为是简单的抽动的一些症状。

  例如眨眼、扬眉,耸鼻子,噘嘴,耸肩膀,摇头,还有踢腿,垫脚,挺胸,特需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病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比较复杂性的一些抽动。再一种是发生性抽动。同样来讲,发生性抽动也分为简单性抽动跟复杂性的发生抽动。简单的发生性抽动表现为反复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例如是哼,清嗓子等等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怪叫,发出怪声。

  复杂性抽动,表现为反复发出类似有意义的词语,包括秽语,就是说脏话。

  重复语言,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地简单的字重复来重复去。发生性抽动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必须有发生性抽动才可以诊断为这个病。抽动的形式也可以改变,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抽动的症状频度强度在病程当中,呈波动性特征,也就是忽好忽坏,今天可能好一些,明天可能加重一些。它的症状也可以新的症状代替旧的症状,先有眨眼,然后变成耸肩膀之类的,摇头、点头,新的症状可以代替旧的症状。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抽动的特点,我觉得跟多动症有点相似,这两个病有什么不同呢?

  于作洋:这个病,目前好多家长比较模糊的一个概念。以为抽动症就是多动症。或者认为孩子动作多就是抽动,这是不对的。

  多动症也就是通常老百姓说的,实际上就是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症。没有抽动的表现。它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的缺陷,跟学习时小动作比较多。而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以表现儿童多动症的一些表现,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多动,这些有多动症的表现,也就是可以合并多动症。所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治疗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病以后建议到医院的耳科或者是耳科的专病医生确诊。

  主持人:据说感冒也会引起抽动综合症,除了感冒以外,其他还有什么诱引,引发海德患这种抽动性综合症呢?

  于作洋:抽动秽语综合症,最常见就是眨眼睛,往往玩游戏,玩电脑,也就是用眼睛比较多的时候诱发。或者是感冒的时候,感冒以后出现的抽动症状,眨眼,清嗓子这些。

  使这个抽动症状加重的因素有哪些呢?一个是精神紧张,焦虑,情绪的低落,生气,惊吓,过度的兴奋,过度的疲劳等等这些比较常见。

  第二种社交场合,人多的时候,被人注意或者被人提醒的时候,或者是在就医的时候,抽动可以明显加重。

  第三种伴有躯体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发烧的时候,抽动会出现加重。

  第四种突然停药,这个时候抽动症状会加重。

  

相关标签
小儿多动症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