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消化道疾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如何治疗大家比较关心的。今天我们采访到了北京佑安医院王松主任,请他谈谈肠息肉的治疗。
主持人:你好王主任。
王松:你好。
主持人:胃肠道息肉临床表现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王松:胃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有并发症时才会出现临床表现。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消化道出血(息肉表面糜烂或溃疡引起出血)等,发生于幽门部的有蒂息肉可引起间歇性幽门梗阻,体位改变后症状可缓解。贲门部息肉可向食管脱垂引起暂时性吞咽困难。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因而可有相应的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烧心等。
>>>>>>推荐阅读:胡宝春主任谈胃肠息肉导致结肠癌大意不得
多数结直肠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黏液或黏液血便、便秘、腹痛及肿物自肛门脱出和贫血等;偶尔还引起肠套叠、肠梗阻等。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主持人:如何发现胃肠息肉?
王松:胃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可因疼痛、大便出血、粘液便等就诊而被检出,但很多患者并不一定都出现症状,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及胃肠道窥镜技术发展,部分患者是在做诊断性检查或体检时被发现的。目前内镜仍是优选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窥镜有成像清晰,并能贮存图像资料或打印对比,同时还可进行镜下息肉的治疗等优点
其它传统的检查方法还有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等。窥镜下息肉多呈圆形或半球形,少数为分叶状,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细颗粒感,多呈橘红色,较周围黏膜色泽稍重;长蒂者顶端变化较明显,可有白苔、糜烂或出血。若内镜下观察息肉表面有糜烂坏死、基底部有浸润性病变、表面颗粒大小不等、息肉呈结节状等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内镜下所见到的息肉均应常规活检,明确息肉性质。根据息肉性质决定下一步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