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消化科 > 胃肠息肉 > 田卫东医师谈:早期防治胃肠息肉

田卫东医师谈:早期防治胃肠息肉

时间: 2013-06-24 15:08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近年来,大肠癌已成为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更引人关注的是,这种过去专属于中老年人的癌症,已悄悄“盯”上了30多岁的年轻人。但是泉州博仕肛肠医院的肛肠专家田卫东指出,如果能够早期防治结肠息肉,完全可以避免大肠癌的发生。

\
田卫东专家

  今天我们就很荣幸地请来了田主任。大家鼓掌欢迎!有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田卫东专家。

  田卫东,男,副主任医师。从事肛肠外科工作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多次在国内肛肠杂志发表专业论文,并且在国内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症外科病的良方妙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外伤科病诊治精要》两本书中任编委,在肛肠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

  此外,在诊断和治疗肛肠外科疾病、疑难杂症等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的认同和赞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主持人:大肠癌听起来都让人惊险,往往很多人以检查出来就是晚期,请问田主任大肠癌跟息肉有什么关系呢?哪些典型的症状让人自我诊断呢?

  田主任:过去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病人中最为常见的,但现在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见。

  结肠息肉指的是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息肉的大小不等,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或者钡灌肠检查时偶然发现的。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结肠息肉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这是结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刺激因素。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都应该在内镜下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早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率是比较高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多数病人患有结肠息肉的时候不就诊,此后,不知不觉将病情拖到了大肠癌的中晚期。

  一般来说,结肠息肉主要会有以下三种症状:

  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较好治疗时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三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就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相关标签
胃肠息肉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