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肿瘤 > 乳腺癌 > 张保宁、徐兵河教授讲解常见的乳腺癌疾病

张保宁、徐兵河教授讲解常见的乳腺癌疾病

时间: 2013-04-10 11:2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欧美国家妇女,每8-9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可以说乳腺癌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

  乳腺癌为何发病率居高不下?女人应当如何呵护自己的乳房?今天,搜狐健康“名医在线”栏目邀请到国内医科院肿瘤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张保宁教授和国内医科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及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徐兵河教授,和大家聊一聊相关的话题。非常欢迎二位的到来,请先和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张保宁、徐兵河:非常高兴来到搜狐健康和各位网友见面,希望大家踊跃提问,我们会尽可能地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主持人:正如刚刚所说,乳腺癌已经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危害,但是每年大概有多少准确的新发病例,可能我们的网友还不是很清楚,那么能否请二位教授介绍一下,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到底是怎样的?

  张保宁:乳腺癌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欧美国家妇女,每8-9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全球每年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乳腺癌的发病在全球范围一直位居女性肿瘤的**,并且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预计2010年全球乳腺癌年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40万。

  主持人:国内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是什么样的?

  张保宁:国内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年均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内肿瘤防治办公室、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2年9月份公布的12市县1993年~199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统计显示: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乳腺癌发病率分别为41.9/10万、33.7/10万、33.7/10万,属上海市最高。据最新统计显示:2000年上海市乳腺癌发病率已达到56.2/10万。预计2005年,北京城区乳腺癌发病率将达到43.8/10万,较1997年增加了31.7%。在这一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科普知识,提高防癌意识,动员全社会关注乳腺癌,控制乳腺癌,最终战胜乳腺癌。

  主持人:什么原因导致了乳腺癌呢?

  张保宁: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因素在乳腺癌患者中经常出现或多数存在,我们称它们为危险因素。有一个或几个危险因素,并不意味着这位妇女就一定会患乳腺癌,而仅能说明她在统计学上比其她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多一些,但她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仍然是很小的。

  主持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呢?

  张保宁:40~49岁是我国妇女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其它危险因素如行经时间长,13岁以前就来了月经,53岁以后才停经。婚后不育或晚育,未哺乳。绝经后肥胖。患有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病等。高剂量放射线的胸部照射。摄入外源性雌激素。长期中等量饮酒。另外家中有人患乳腺癌或卵巢癌,也增加了她本人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其危险程度与家中患病的人数及发病时的年龄有关。研究还发现了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遗传基因—BRCA1和BRCA2,携带这种遗传基因的妇女,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危险增大。上述所说的只是妇女患乳腺癌的易感因素,目前我国尚没有乳腺癌整体发病率的数据,估计在20/10万左右,广大妇女不必过于紧张。

  主持人:得了乳腺癌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张保宁:乳腺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并不是都出现或同时出现,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典型体症: (一) 乳腺肿块 在各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以乳腺肿块为**症状者占90%以上。

  患者常无意中发现,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若肿瘤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使之短缩,可出现皮肤凹陷,有如“酒窝”,故称“酒窝征”。因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造成水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在乳腺肿块中乳腺癌还需与良性疾病进行鉴别。 (二)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在收治的手术病人中良、恶性肿瘤占60~70%,乳腺癌约占26%。乳头溢液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乳腺癌溢液的性质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稀薄的血性溢液多数为癌。乳腺癌中约5%伴有乳头血性溢液。 (三) 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若位于乳头深部或其附近,可引起乳头回缩。若肿瘤距乳头较远,但由于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也可引起乳头的回缩或提高。乳头湿疹样癌,也称为乳头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搔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至乳头回缩。 (四) 腋淋巴结肿大 隐匿性乳腺癌,也就是乳腺体检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症状。近年来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约46%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即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散在、尚可推动,以后将逐渐相互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还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淋巴结。

  主持人:刚才谈到乳腺癌最典型也最常见的表现是乳腺肿块,那么乳腺癌患者一定能摸到乳腺肿块么?发现有乳腺肿块就一定是乳腺癌么?

  张保宁:临床上早期乳腺癌体检时可以摸到肿块,也可以摸不到肿块。就乳腺肿块而言,所有女性的乳腺都是凹凸不平的,许多妇女发现的肿块只不过是正常乳腺凸起的区域,在月经来潮之前,这些肿块会变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触及。

  真正的乳腺肿块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如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等。

  主持人:能具体的讲讲这几种乳腺肿块的鉴别么?

  张保宁: 乳腺腺病也就是乳腺增生,从肿块的特点来看,乳腺腺病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腺发现多个大小不等,界限不清的结节,可被推动。 l 乳腺纤维腺瘤多为单发,摸起来境界清楚,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且可活动。 l 乳腺囊肿是乳腺组织老化时形成的肿大的小叶,肿块是光滑的且可移动。 l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常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摸到一圆形质地较软的肿物,直径一般在0.3~1cm,多数伴有乳头溢液。 l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常以肿块为**症状,边缘不整,表面欠光滑,多位于乳晕深处,大小常在3cm以内。 l 乳腺结核初起时多为孤立结节,逐渐形成一个至数个肿块,边界不甚清楚,易与皮肤粘连。乳腺肿块中仅少数为癌,乳腺癌的肿块多为单发结节,边缘不规则,多数质地较硬,常与皮肤粘连。

  主持人:乳腺若能摸到肿块比较容易诊断,再结合乳腺照相和乳腺“B”超,必要时行穿刺或手术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但是如果摸不到肿块又如何发现乳腺癌呢?

  张保宁:近年来由于诊断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发现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的比例不断增加,乳腺钼靶照相可以发现乳腺内微小钙化,即细沙粒样钙化或针尖样钙化,产生钙化的病变良性居多,其中1/5~1/4为癌,目前可以通过立体定位活检来快速明确诊断。

  还有些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是以乳头溢液为**症状,可以通过溢液的细胞学涂片或乳导管镜检来帮助诊断。乳腺Paget’s病又名湿疹样乳腺癌,临床表现很像慢性湿疹,乳头局部奇痒或伴灼疼,乳头、乳晕皮肤发红、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以至乳头回缩,常伴有乳头溢液。早期应与慢性湿疹和接触性皮炎鉴别,确诊还应依据病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大多数炎性乳腺癌也是临床摸不到肿块,乳腺呈弥漫性变硬增大,局部皮肤红、肿、热、痛、酷似急性炎症,不同的是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常在正常范围,应与急性乳腺炎鉴别。还有一种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就是隐匿性乳腺癌,这种乳腺癌乳腺内的原发病灶往往很小,仅1~2毫米,临床查体很难发现,而是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症状,乳腺钼靶照相对发现原发灶有一定帮助。

  主持人:也就是说,乳腺内摸不到肿块的极少数人也可能患乳腺癌,乳腺内摸到肿块的多数人不是乳腺癌。

  主持人:有些妇女在体检时查出患有乳腺增生,自已也摸着乳房上有些小肿块,同时还伴有疼痛,于是担心这些小肿块是乳腺癌,或者发展下去会变成乳腺癌。那么乳腺增生表现和乳腺癌一样么?

  张保宁:不一样。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青少年很少发生,绝经后妇女也较为少见。我国30岁以上妇女约有50% 都有程度不同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乳腺炎,是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其发生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与乳腺的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有关。

  主持人:也就是说,由于在不同年龄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不同,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张保宁:对,未婚女性或已婚未育及尚未哺乳的患者,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两侧,但多以一侧为重。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第二天即见减轻并逐渐消失,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35岁以后的妇女主要症状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用手触摸,可摸到在乳腺上有大小不一扁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绝经后妇女乳腺腺体萎缩,囊性病变更为突出。

  

相关标签
乳腺癌
肿瘤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