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教授,谈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总感到非常复杂,冠心病、脑血栓是怎样发生的呢?
吴以岭: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血脂异常、高黏血症使血液变得黏稠,使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同时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也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第二个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吸烟等因素造成了血管内皮损伤,功能发生了紊乱,这不仅加速了动脉硬化与血栓形成,同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也可造成心脑血管本身的痉挛;第三,血栓在血管内形成后或血管痉挛,若血管未完全闭塞,血流尚能通过,只是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血栓完全堵塞住心脑血管,或心脑血管自身的强烈痉挛,就会使血管完全闭塞,发生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后果将非常严重。
记者:2004年国内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络病学》明确指出:“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协同抗击作用,这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吴教授作为《络病学》主编,您能解释一下络病理论是怎样指导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吗?
吴以岭教授:《络病学》的编写凝聚了国内近150余位包括院士、博导在内的专家多年的心血,书中详尽论述了络病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络脉淤阻、络病绌急和络脉淤塞。络脉淤阻相当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络脉绌急相当于血管痉挛,络脉淤塞相当于血管闭塞。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管闭塞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药物,而采用通络方法治疗只要一种药物就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必须把握预防、治疗、预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预防须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同时,对高危人群血脂异常、高血压、高黏血症的患者进行调脂、抗凝、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干预,切断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针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溶解血栓;病情稳定后着重于怎样防止再复发,也需要采用鸡尾酒疗法,从多角度去用药。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急性心梗、脑梗经过治疗,虽然大血管得到疏通,但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心肌和脑组织才能实现真正的血液供应,这是目前西药治疗所不能解决的难题,而采用中医的通络治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