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呼吸科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徐卫国:冬季谨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徐卫国:冬季谨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时间: 2013-03-25 15:1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徐卫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 教授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赴美国圣•安东尼奥大学医院研修。长期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状态的研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医学营养系副主任、中华老年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与《国内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感染疾病诊治。

\
徐卫国 教授

  主持人: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您能具体谈谈吗?

  徐卫国:该病是由于呼吸道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或)有害颗粒,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而后者引起气道管腔狭窄、分泌物增多等,使呼吸时气流受阻、肺功能逐渐减退,从而使病人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慢阻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在美国,慢阻肺死亡原因仅居次于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被称为人类“第四大杀手”。该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老人病”,但据2006年国内**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负担的大型研究显示,该病已呈现低龄化现象,患者最低年龄仅为37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世界疾病"“杀手”排行榜上,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据监测,仅2000年,国内因慢阻肺而死亡的人数就高达128万。另外,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很重,据调查我国城镇慢阻肺患者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平均约为11700元。因而,慢阻肺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主持人:慢阻肺的病因和表现是什么呢?

  徐卫国:慢阻肺的病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为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其它引发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环境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气候骤变、衰老与遗传等。吸烟者中有15%~20%的人最终患上慢阻肺,而我国的烟民大约有3.5亿,占世界吸烟者总数的1/3;全世界13-15岁的年轻人中吸烟者占1/5;全世界每天有80,000-100,000儿童开始吸烟,其中半数在亚洲。由此可见慢阻肺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气短或呼吸困难,最初仅在劳动、上楼或爬坡时有气促,休息后气促可以缓解。但随着病变的发展,在平地活动时也可出现气促。随着疾病的发展,当肺功能严重受损时,患者在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就会发生气促,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胸闷气急。患者在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往往会发生慢阻肺的急性加重,表现为咳嗽、咳痰增加,胸闷、气促加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表现为嗜睡或烦躁,日夜睡眠颠倒,以至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除了上述症状外,慢阻肺自身可有显著的肺外(系统)效应,导致合并疾病的出现。资料显示,65岁和以上人群有多达25%存在2种合并疾病,17%有3种。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是慢阻肺广为共识的肺外效应,同时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心绞痛、骨质疏松、呼吸道感染、骨折、抑郁、糖尿病、睡眠障碍、贫血和青光眼的危险增加。

相关标签
徐卫国
冬季
谨防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