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精神科 > 老年痴呆 > 倪姣娜教授谈:遗忘≠健忘,老年痴呆悄悄伸出隐形匕首

倪姣娜教授谈:遗忘≠健忘,老年痴呆悄悄伸出隐形匕首

时间: 2013-04-12 16:02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药物。据调查,我国患者数量已达600多万,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4.8%,80岁以上达23.3%以上。但从临床来看,普遍存在着就诊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现状。

  日前,求医网健康访谈栏目邀请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倪姣娜为读者答疑。倪主任分析了老年痴呆的症状,讲述了患者的基本护理原则,提醒市民对于老年痴呆症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要像照顾小孩一样有耐心、有爱心。

\

  【读者问答】

  郭大爷:我十多年前就开始睡不好,老是失眠,现在年纪大了睡觉质量更加下降,有时需要吃安眠药。我想问问,睡眠差的人会不会容易患上老年痴呆?

  倪姣娜:目前研究认为,睡眠障碍与老年痴呆并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大量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加重认知功能的下降。建议您找神经科或精神科医生看以下,失眠是否伴有情感障碍,是否需要服用抗抑郁焦虑类药物等。

  陆女士:我爸爸今年80岁,一个人住在老家。前几天回家看他,忽然他老是迷路,晚上也不睡觉,喜欢爬起来吃东西,上完厕所了也不冲掉,以前都不是这样的,会不会得了老年痴呆症?还有,他患高血压,最近还有尿路及肺部的感染

  倪姣娜:这类情况要引起重视,需要到专科医院检查一下,目前杭州大多数医院都具有这个诊断能力。高血压、糖尿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按照我的判断,您爸爸极有可能已患老年痴呆症。如果确诊,您需要找个人专门照顾他,千万别让他再独居了,因为他的自理能力会一点点变差。

  另外,尿路及肺部的感染也需要到医院做专门治疗,基础性疾病要控制好。

  蔡阿姨:我患高血压多年,现在老是头晕、耳鸣,最近的磁共振结果和三年前相似,无明显变化。想问一下,头晕是不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症状?

  倪姣娜:您的头晕、耳鸣是由脑部慢性血小管病变导致,不是脑萎缩造成。平时在家可以听从医嘱,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有胃溃疡,也可以吃点中成药。对于患上老年痴呆症,您不必过于担心。

  65岁以上人群患痴呆率达4.8%

  主持人: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量已达600多万,正以每2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但老百姓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不够,能简单介绍下吗?

  倪姣娜:老年痴呆症,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认知功能进行性下降,随病情发展日常生活能力也逐渐减退,并可出现各种精神行为异常。常听有些老年人说,“老了,记性不行了,不中用了”,这其实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兆。

  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尔茨海默医生首次报告了一例具有进行性痴呆表现的54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并有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病情发展非常迅速,用当时的医学知识无法解释,病人最后被送入疯人病医院,入院8个月后死亡。

  阿尔茨海默在患者死后对其进行病理检查,显示大脑皮层明显萎缩、显微镜下可见老年斑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其后,世界各地又有类似病例报道,并于1910年把这种病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主持人:发病率高吗,致病原因有哪些?

  倪姣娜:据国际老年痴呆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4.8%,80岁以上达23.3%以上。

  前不久,英国一份研究性报告称:2010年痴呆症全球性成本将超过全球GDP的1%,达6040亿美元。如果将痴呆症治疗成本看做一个国家的GDP,那么将是全球第18大经济体的GDP。到2030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翻一番,到2050年,则将超过现在的3倍。

  迄今为止,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真正原因尚未完全搞清。但医学界认为,患病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约10%的患者有明确家族史,特别是发病年龄较年轻的患者)、教育程度(文化低的人群)、生活习惯(饱食、营养过剩、营养不均衡)、头部外伤、环境因素及吸烟、过量饮酒。

  而且有年轻化趋势,这与饮食和压力有关。科学家曾对815名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进行跟踪研究,4年后,有131人患上了早老性痴呆。调查发现,这些人的日常饮食中,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较多。动物试验也显示,长期服用降血脂药物,痴呆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发病年龄,较血压血脂正常患者平均提前5年。

  另外,人在紧张、压力等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增强了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增加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相关标签
老年痴呆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