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求医网专家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明明,接下来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演播室嘉宾北京儿童医院儿科专家李克华主任,李主任您好!
李主任:主持人好,网友朋友好。
儿科专家李克华主任
主持人: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李主任,请您介绍一下恐惧症的病因。
李主任:广场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的恐惧同患率更高。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
前人认为患者病前性格多为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容易焦虑、恐惧,并有强迫倾向等。如果自小就受到母亲过多的保护,成人之后,也容易发生恐惧症。
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患者在首次发病前可能会有某种精神刺激因素,资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动地追溯到与其发病有关的某一事件。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即当患者遭遇某一恐惧性刺激时,当时情景中另一些并非恐惧的刺激(无关刺激)也可能同时作用于患者大脑皮层,两者作为一种混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所以今后重遇这种情景,即便是只有无关刺激,也能引起强烈的恐惧情绪。然而部分患者并无曾受恐吓的经历,有些患者恐惧的对象经常变换,这些都是条件反射学说难以解释的。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主任的精彩讲解,恐惧症的症状有哪些呢?
李主任: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易发生于男女轻年,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多在18~35岁之间;
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如会场、剧院、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等,或排队等候;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空旷的公园;
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心慌、颤栗、出汗等;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或晕厥;
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情境时便感到紧张不安,称为预期焦虑;
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可分为无惊恐发作和有惊恐发作两种临床亚型。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