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呼吸科 > 肺吸虫病 > 高善玲医师全面解析肺吸虫病

高善玲医师全面解析肺吸虫病

时间: 2013-07-23 15:5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肺吸虫病(Pulmonary paragollimiasis)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及浙、台、闽、湘、鄂、赣、豫、黔等地,国内以卫氏并殖吸虫病为主,也有四川或斯氏肺吸虫流行。肺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各一个,人和哺乳动物是它的终宿主。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详细介绍。

\
高善玲医师全面解析肺吸虫病

  主持人:做客本期求医网健康访谈栏目的嘉宾是: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专家高善玲医师。

  主持人:高医师,您好。

  高善玲:主持人好。

  主持人:高医师,请问什么是肺吸虫病?

  高善玲:肺吸虫病(Pulmonary paragollimiasis)是分布较广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及浙、台、闽、湘、鄂、赣、豫、黔等地,国内以卫氏并殖吸虫病为主,也有四川或斯氏肺吸虫流行。肺吸虫成虫为雌雄同体,有口、腹、吸盘各一个,人和哺乳动物是它的终宿主。

  主持人:肺吸虫病怎么引起的?

  高善玲:病因与发病机理

  虫卵落入水中,经4~7周孵出毛蚴,毛蚴进入淡水螺内(为第一宿主),发育成微尾蚴,尾蚴进入甲壳内(如蟹或喇咕,为第二宿主),发育为囊蚴,人或动物屹了未煮熟的蟹和喇咕即可受染。囊蚴被食入消化道,囊壁被消化脱落成尾蚴,尾蚴穿过肠壁入腹腔。部分尾蚴在腹腔和腹部脏器内发育成熟形成囊肿或引起慢性炎症或组织坏死。绝大数尾蚴则通过膈肌侵入胸腔而入肺,并在肺内发育成成虫,可也侵入脑内引起脑实质病变。

  分期

  卫氏肺吸虫进入肺引起病变可分为3期:①脓肿期:虫体移行的刺激及其代谢产物可使局部出血、坏死,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脓肿和周围肉芽组织;②囊肿期:脓肿内的炎性渗出和大量细胞死亡液化逐渐变成褐色粘稠液体,镜下可见虫卵、虫体、坏死组织和夏科一雷登结晶,如与支气管相通,则囊内容物可咯出,形成囊肿,各囊肿之间可因虫体移行而互相沟通;③纤维瘢痕期:囊内容物逐渐液化吸收,由肉芽组织填充,最后病灶纤维化、形成疤痕。斯氏肺吸虫侵入人体后大多停留在幼虫状态,肺部病变较轻,但多到处游窜。造成局部或全身性幼虫移行症。

  流行病学

  血吸虫及肺吸虫是吸虫类疾病中的两个主要病原体。并殖吸虫分布广泛,流行于亚、非、拉和南美洲,以亚洲较多。我国20多个省、区均有报道,多见于山区与丘陵地带,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并殖吸虫种类很多,能在人体寄生者有10余种,在我国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又称四川肺吸虫)为主。成虫有口、腹吸盘,雌雄同体,主要寄生在肺部。虫卵经气管随痰咳出,或吞人后随粪便排出。虫卵进入水中后,在适宜条件下经3~4周即发育成毛蚴,然后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经2~3月后发育为尾蚴,再钻入第二中间宿主石蟹或蜊蛄体内,在其肌肉、内脏或腮上发育成为囊蚴。人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淡水蟹、蜊蛄或淡水虾即被感染,这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饮用未消毒的被囊蚴污染水而患病。本病患者和凡能排出肺吸虫卵的病兽(虎、豹、狐、狼等)、病畜(犬、猫、猪等)等均为传染源;但斯氏肺吸虫在人体寄生后不能发育为成虫排卵,因此患者不是传染源。

相关标签
肺吸虫病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