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心血管科 > 高血压 > 李小鹰教授解析老年人高血压特点

李小鹰教授解析老年人高血压特点

时间: 2013-04-07 10:17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老年高血压的六大特点分别是什么?

  李小鹰:老年高血压(EHPT)是指65岁以上患者发生的原发性高血压。日前,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做客医学论坛网的《专家访谈录》节目时指出,老年高血压与一般人群的高血压相比,危险性更大并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

  第一,老年高血压多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为主,ISH高达50%-70%。ISH指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者,是由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顺应性下降引起的。有研究表明,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ISH在治疗、诊断和平常预防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第二,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即体位由卧位、蹲位变为坐位、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同时伴有晕厥、黑矇等情况,这主要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有关。

  第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易出现低血压,且往往比较严重。

  第四,白大衣高血压(WCH)和假性高血压比年轻人更多见,假性高血压即实际测出来的血压比动脉内的血压更高一些,这主要是动脉硬化造成的。

  第五,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多病共存,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等。若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重要器官的损害。

  第六,难治性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比例要比普通人群更高一些。

  主持人:处理老年体位性低血压要注意什么?

  李小鹰:日前,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做客医学论坛网的《专家访谈录》节目时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病因多样,关键是要积极寻找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即血压随着体位的改变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坐位或立位时,血压会突然降低到无法耐受,甚至发生晕厥、黑蒙、视物模糊、恶心等,最严重的是晕厥,可以发生心绞痛、抽搐等,需要足够重视。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呢?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衰老引起的,即退行性改变造成的。立位时血管内的大部分血液(500-1000毫升)因为重力的关系而流到了内脏和下肢,突然地体位改变血压需要调节才能保持正常。年轻人的压力反射器和化学感受器都非常敏感,站起时心脑血管一缺血马上就有反射,可以通过加快心率,增强血管收缩将血压调节上来,且几十秒内就可以完成这个调节过程。但人衰老以后,动脉硬化了,这些反射都减弱了,不能很好地调节,从而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第二类,药物引起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许多药物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减弱血压调节的反射。最常见的α受体阻滞剂如高特灵、特拉唑嗪、哌唑嗪等,前列腺肥大患者经常用这类药,但药物说明书中都明确地标明了容易引起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需要非常注意。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盐,β阻滞剂等也有此副作用。另外,减少血容量的药如利尿剂也可以。

  第三类,并存的疾病造成的。如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贫血等都很容易发生。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分析起来,原因很多,应该认真地寻找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相关标签
高血压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