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可以治愈吗?
主持人:像一侧听神经瘤了,或者血管畸形,或者有其他因素,这种在影像学都会有体现的,这个疾病一般是没有的,所以情绪引起的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改变以后血流速度变慢,从这些情况来看,对这个病的认识,从诊断、治疗和自我保健这方面给大家说一说。目前,白领越来越多,但是这种亚健康状态和疲劳、熬夜,包括我们刚过完春节,大家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不规律,像暴饮暴食和情绪激动,都容易诱发。我们经常上网的朋友们,也有身边的人或者自身感受到单侧耳朵突然听力下降,所以关于治疗方面大家可能也很关心,我刚才提了一下,究竟怎么治呢?具体的治疗方针请谭医生给大家讲一讲。
谭静:一般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是给予门诊输液治疗,应用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像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张血管的药物,像金纳多等;溶栓、抗凝药物;维生素类像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还有高压氧或混合氧治疗。
任媛媛:还有现在大家常用的方法就是小剂量短程口服的激素,经过一段规律的治疗之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听力是能提高的。
主持人:刚才两位医生提到了一些治疗方法,通过这些治疗以后,这种突发性耳聋能否治愈呢,下面请魏院长给我们总结一下?
魏永祥:这个病的治疗原则我再稍微的归纳一下,是根据疾病的病因。比如针对内耳循环障碍,我们要改善内耳的微循环,主要用一些药物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同时提高血氧饱和度,还可以用一些血管的扩张剂等等;激素的早期规律的冲击治疗,要除外应用激素的禁忌症,比方高血压等;还有溶栓和抗凝的药物。因为是内耳毛细胞的损害和神经损伤,要给神经营养药,像维生素B1、B6等。高压氧治疗及时效果也较好。有病毒感染的时候,要考虑用抗病毒的药物。当然我们最实用的方法,也给网友们建议一下,多喝水,可以稀释血液黏稠度,并适当的休息。再一个我们要提到突发性耳聋的预后。虽然疾病很突然,让大家感到措手不及和担心,但这个病是自愈性疾病。很大程度上,无论是病毒感染、内耳微循环障碍还是血管痉挛引起,部分患者能自愈,自愈率在50%—60%。在两周左右,听力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耳鸣可以减轻,但是确实有一些病例,成为长期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患者伴有眩晕、耳鸣或前庭功能障碍的时候,预后比较差。另外青年人和中年人比老年人预后要好。另外一定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在7—10天内是黄金时期,临床上给予积极的干预,这样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一些老年人伴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比方说糖尿病,预后要稍差,也不要太着急,我们都有一个治疗的过程,一般的情况在3个月左右,当然一部分患者会有长期性听力损失。
主持人:单侧发病比较多见?
魏永祥:双侧比较罕见,大部分是单侧。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疾病有一个自愈性。
魏永祥:对,城市人建议有条件的话还是及时到专科医院或者找专科医生,最大的好处是不会误诊或者能除外其他疾病,。比如单耳听力下降的,没当回事,错过了较好时期。再如单侧耳朵听力下降对声源的定位能力差,生活上会带来一些不便,所以老百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听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无论是声源定位,还是听声音的清晰度。单侧聋,刚开始可能有些老年人觉得能将就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样病容易耽误。这次“爱耳日”为什么把突发性耳聋作为专题来谈一谈,就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看似不是太大的病,但是对生活质量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小病不要小看,不要忽视。
主持人:有没有可能它也是全身严重疾病的一个征兆。
魏永祥:这个也有可能,像刚才说的,除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以外,还要考虑一下神经内科疾病;有外伤史的,要请神经科会诊,不要遗漏,所以单侧耳朵听不清或者听不到,第一,不要慌张;第二,要到医院。这是我给网友的建议。
主持人:咱们北京朝阳医院有没有一些典型的病例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谭静:有,我在门诊曾经碰见一个男性患者,30岁,比较年轻,主要是因为“右耳听力突然下降2天”来就诊,经过门诊的一系列检查,像之前魏院长说的检查以后,确诊为右耳突发性耳聋。经过输液治疗、嘱咐病人注意休息等等,两周以后复查纯音测听右耳的听力跟左耳基本一致,达到了临床痊愈的治疗效果。从这个病人可以看出,患者的重视程度对预后是非常重要的。像魏院长刚刚说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应该尽量的在7—10天内来就诊,如果时间拖久了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魏永祥:这是一个痊愈的病例,一个是年龄比较轻,还有,和他的生活起居、疲劳、情绪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经过一定的休息、调整,和我们临床的积极干预,效果还是不错的。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