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这是从国家到个人同疾病共同打的一场战役。国内疾控中心设立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它是站在最前列的,它有什么任务和使命?
吕繁:我们艾滋病控制中心实际上是执行国家指定任务的事业单位,我们承担着科研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技术指导的任务。艾滋病中心应该是卫生部给我们的八项任务。首先是卫生部组织性病、艾滋病这方面的政策和规划方面的活动,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第二项任务,参与国家的防治规划和策略的制定。在国家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参加评价和督导工作,同时组织有关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这是我们的第二项任务。
第三项任务,就是实验室检测的问题。我们提供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指导,同时提供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制定关于检测的技术标准、方案等工作。
第四项任务,组织关于艾滋病的有关疫情以及危险因素方面的调查。我们每年实施大规模的调查几次,承担艾滋病疫情的报告与管理以及负责搜集国内外有关艾滋病方面的技术信息和情报。
第五项任务,就是培训和对国内所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流行病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搞临床治疗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组织制作一些跟艾滋病有关的宣传资料和材料的技术指导。
第六项任务,开展一些跟研究有关的技术推广。比如说跟一些新的实验室的检测方案,流行病调查的新的方法,治疗的新的方案,在这些技术方面进行推广。
第七项任务,国际合作。我们要跟国际各政府间的双边合作,跟联合国系统多边合作,以及跟国际上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艾滋病有关的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学习和指导。
第八项任务,就是其他工作。包括卫生部临时下发的一些任务和工作,这是完成卫生部上级单位直接部署的其他任务。
总的来讲,艾滋病中心就是这些任务。
主持人:概括起来是八大项,但是任务非常繁重。可能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们?现在有哪些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先进手段?
吕繁:从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方面来说,应该说它感染以后,艾滋病疾病本身没有特异的症状,因为它是由于感染了病毒,造成了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很多疾病微生物就乘虚而入了,就导致发病,所以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可能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体重下降、低烧等,这是任何一种疾病都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肿瘤等等。
因此对于艾滋病病人的护理就是对症护理。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于个的防护进行简化,这对于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里压力小一些。在国际一些治疗单位,包括英国发达国家等,他们的医生在做艾滋病病人护理的时候基本上跟平常的病人一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护理。我想这是在护理上注意的一点。
主持人:在具体谈到这个病的时候,我想请刘教授介绍一下,这个病有哪些主要的传播途径,在哪个阶段传染性最强?
吕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人来预防艾滋病应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它有三大传播途径。
第一,是经血传播。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传播,经过共用注射器,造成的**传播是属于经血传播的类型。还有,机房有偿采供血。由于输血或者不规范的采血造成的传播,都属于经血传播。
第二,是经性传播。包括彩虹和异性性活动,密切接触造成的病毒,通过破损的粘膜造成的传播。
第三,是母婴传播。刚才我们也提到,如果母亲怀孕,在分娩之前或者过程当中以及分娩之后都有可能造成婴儿的传播。
所以从传播途径来说有这三种传播途径。
主持人:这个病在传播的过程当中,什么时候是传染性最强的?
吕繁:从传染性强度来看,它和病毒在体内的量有关系。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在急性期这个传染性最强。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几周时间内,两到三周的时间内,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最快,在很短的时间上升到很高的水平,这个阶段传染性最强。
主持人:但是很多人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
吕繁:对,所以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现在倡导及时检测,及时发现,主要也是考虑这一方面。在急性传染期,他本人不知道或者其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正是这个阶段传播性最强。
再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病毒进入体内,体内的免疫系统要和它交锋。一开始的时候,它复制得很快,产生免疫之后,它会降到一定的水平。经过若干年之后,到了艾滋病发病的阶段,它的传染性又会增加,因为肌体的免疫力下降,所以传染性最大的还是在急性期。刚才我们说从传播的急性期到发病,它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来说,平均是8到10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潜伏期。
艾滋病另外可怕的地方是它的潜伏期很长。在潜伏期当中,感染病毒到发病之前,感染者和其他没有感染的人在外表上没有任何两样。再加上如果感染人本人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就没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传播。
主持人:什么样的人群是容易感染这个病的高危人群?
吕繁:应该说从易感性来说,人类是普遍易感。但是因为它有三条途径,所以最容易感染的和三个传播途径有关的,特别是有相关危险行为的人,比方说经血传播,最易感的人群是**人群。比如经性传播,容易感染或者威胁因素比较高的就是这些没有保护性行为的这些人群。比如我们刚才说得男性彩虹恋,或者日常说的商业性行为,相关的人群应该是比较容易造成感染的。
主持人:那怎么样来预防这个病呢,是不是像你说这三个方面?
吕繁:一般来说,我们知道三个传播途径之后,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远离艾滋病感染的危险行为。具体地说**的建议不要沾染上**的习惯。对于已经吸上毒的建议不要注射**。如果已经注射**的建议不要共用注射器,当然从根本上不要**。
对于经性传播来说,首先最安全的是不要发生危险的性行为。从国内来讲,应该说从传统的观念和习惯以及婚姻制度有利于艾滋病的防治,但是除了婚姻以外的性行为,大家也知道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普遍存在的。
这些危险性行为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如果不能避免的就要使用安全套,实际上,这是针对经性传播的,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是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母婴传播,如果发现母亲感染以后及时采取一些措施,那么措施比较成熟也比较有效。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包括刚才说的**的和性传播人群,最基本的就是规范自己的行为。
主持人:你刚才讲这个病在发病的初期跟正常人没有两样,什么样的人要去做这个监测,是不是普通人都要去做检测?
吕繁:从必要性来说,最有必要的是发生过危险行为的人。当然,因为除了每个具体的个人以外,我们通常不知道谁是发生过危险行为的。比如说有过注射**的,有过婚外性行为的,我们是鼓励尽早做HIV的检测,但是不局限于这些人。比如说从艾滋病监测的数据中发现,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配偶间的传播案例在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因为丈夫或者妻子**,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感染,造成没有危险性配偶的感染,所以我们觉得广泛地开展检测还是有必要性的。
从检测的策略上来说,目前国际上提倡的,就是在临床医院,一些诊疗机构,去因为其他疾病看病的这些人,我们都鼓励给他们在知情的情况下,不拒绝的情况下做HIV检测,目的是要及早发现感染者,及早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预防进一步的传播。
主持人:刘教授我们知道,很多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身体上遭到了重创,其实更可怕的是来自外界的歧视,他们心理上所承担的压力。在这方面,我国跟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倡导?
刘康迈:首先,因为艾滋病跟人的不良行为有关。刚才吕老师已经介绍了,比如**、多性伴行为有关。因此感染艾滋病以后,很多人认为这个人就是不检点的,所以导致感染。因此感染艾滋病本身的人,也没有把艾滋病当成一种传染病,而是当成一种不光彩的事情,这样就导致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如果一个人发生了HIV感染的话,他可能对丢掉工作,失去家庭,丢掉朋友等等,这种例子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国内家都存在过,都发生过。
实际上,感染者的治疗和关怀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是在生理上做这方面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抗肌肤性感染的治疗。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也应该给予关怀和支持,使他们有战胜疾病的勇气,和看到今后的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治疗疾病是有期望的。这是最主要的,要和病人讲清,让他们有信心。
刘康迈:对待感染者的问题,首先要把感染者看成一个病人,特别是经**的人,不能把他们看成一个犯人,尽管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不良嗜好造成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如果把感染者看成是一个病人的话,更有利于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的贯彻和实施,更有利于我们发现艾滋病感染者,以便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从公共卫生角度讲这是较好的一个策略。
在有一届联合国艾滋病大会上也提出这个问题,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最终会受到侵害的就是全社会所有人,是这么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在制定艾滋病防止策略的时候就提倡放弃歧视,提倡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待这种疾病和正确对待感染者和病源,这些有利于疾病的,也更符合现代人道社会的精神,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设立艾滋病日是不是有这样的初衷?
刘康迈:设立时有几层意思。一是动员全社会与这种疾病进行斗争,使大家认识到这种疾病会危害整个人类。第二个是促进各国政府能够采取实际行动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在艾滋病日的活动中很多是针对政府的。第三是促进政府和全社会关注与艾滋病有关的易感人群和弱势人群,包括妇女和儿童,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人在艾滋病流行面前是最脆弱的。第四是用一种人道的、公共卫生的态度看待感染者和病人,能够对他们不歧视而关怀,我们讲和谐社会,这种非歧视的提高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
主持人:每年的艾滋病日都会设立一些不同主题,今年的主题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主题?
刘康迈:我们每年换一个主题,但是去年和今年是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强调了部门和社会之间的合作,通过履行自己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承诺,这对社会也是这样。但是更主要的含义是要求各国政府,各国政府要做到原来在联合国特别大会上的承诺。在联合国大会的时候有100多个国家参与了一个会议,同时各国的政府代表团也签订了宣言书,这个宣言书讲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各国政府应该起主导地位,以便控制艾滋病流行的蔓延。这样的主题目的是使各国政府动员起来,不要忘了自己的承诺,不要忘了自己对国际社会应尽的责任。这是提出主题的最重要的初衷。
主持人:每年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吗?
刘康迈:对,每年都有。
主持人:两位都是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一定存在很多困难,你们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吕繁:这跟刚才说的履行承诺是相关联的话题。对于艾滋病的防止来说,从全球倡导的方向是政府起主导作用。同样的,在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基层领导政府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认为艾滋病防治是高传染区的事,有些政府部门或者是其他部门认为艾滋病防治是卫生部门的事,他们只是起到一个配合或者是没有关系的角色,所以政府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认识到位的话,就很难动员更广泛的部门和全社会来参与,就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低流行和遏制扩散的初衷。应该说,这样的困难是影响着某些地区艾滋病工作的开展。
另外一个困难,就是目前在某些地区从人力到经费还不是很充足。尽管国家中央很重视,国家的投入也在增加,但是因为我们国家是31个省市自治区,从人口上和地域范围上很大,光靠国家的投入不足以满足艾滋病防治的需求的。但是政府的投入和其他的途径筹集的资源还是不足,在加上基层技术人员的能力有限,与艾滋病防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吕繁:第三,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我们面对的疾病以及它的重点人群比较特殊,这个疾病特殊在它是慢性的传染性的疾病,它和急性的传染病不一样。比如说非典,非典病人感染后很快就会发热,很容易发现。而艾滋病有一个漫长的潜伏期,感染以后不是马上就能被发现,如果不是检测的话总是发现不了,这样就造成有一些传染源在什么地方我们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就没有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
还有就是它是慢性的传染病,从人群的水平上把它控制下来,比如说感染率,重点人群的感染率有的已经超过50%,要想像其他的传染病一样,比如投入增加,全民动员,像非典这些急性传染病,它的传染病发病势头短时间就能控制住,艾滋病不同。即使短时间投入很大的力度,包括经济投入、人力投入,它也不会在短时间势头就能够明确的看到。在指标上能够有所下降的,比如感染率下降,这是这个疾病本身特殊的地方,也是防治困难的地方。
再有一个,就是重点人群。应该说,不像我们各个工作行业的日常接触的这么容易接触,有一个阶段曾经加快难以接近的人群。防止的重点人群难以接近也是艾滋病分置工作当中的一个困难。
刘康迈:主要其政策层面的问题,对于我们技术上说主要的问题还是一部分人群接近和了解的问题。刚才说的男性彩虹恋的危险性的比例有多大,在国内是怎样的流行和态势基本不清楚,这种人群我们目前只知道感染率在上升,但是具体怎么样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所以这也是我们面临的在技术层面上一个比较大的困难,也是在明年年初在国内范围内对男彩虹恋开展调查的原因。类似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因为艾滋病都有过不良行为的人群,这种人群接近起来不能困难,无论是商业兴性行为的人群还是男彩虹恋人群我们都不了解。
主持人:今天谢谢两位嘉宾到求医网来做客,跟我们共同分享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谢谢两位老师和网友的收看。
更多专家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