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传染科 > 艾滋病 > 专家刘康迈、吕繁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专家刘康迈、吕繁谈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

时间: 2013-07-23 13:39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艾滋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也在逐渐的年轻化,相当一部分艾滋病患者透露,艾滋病令他们苦不堪言,甚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问到艾滋病到底怎么预防,要怎么治疗,很多人都表示很模糊。这反映了大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较为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本期栏目邀请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康迈教授和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研究与信息室主任吕繁为大家详细介绍。

 

\

艾滋病专家刘康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求医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国内访谈,世界对话。”

  今年的12月1日是世界第20个艾滋病日,今天我们求医访谈为大家请到了两位嘉宾,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艾滋病的预防和相关情况。为您介绍今天作客国内访谈的嘉宾,第一位嘉宾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康迈教授,第二位嘉宾是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政策研究与信息室主任吕繁。

  欢迎两位嘉宾作客求医访谈。首先,我们想请吕教授介绍一下艾滋病传入我国已经多长时间了?

  吕繁:艾滋病是1985年6月份在北京协和发现国内首例艾滋病的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位境外的旅游者,是美籍的阿根廷人。到现在为止,艾滋病经历了传入、扩散和快速增长的过程,在我们国家有22年的时间。从现在的疫情状况看,从85到88年,这几年发现的艾滋病的感染者和病人多数都是境外旅游人员,其中有4例是国内的,是输入进口血液制品造成感染的。

  到89年时,我们首次在**人群当中发现了HIV感染者,一年发现146例,这对于国内艾滋病的流行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标志着从那个时候艾滋病在国内已经有本土的传播。

  从89年之后,经历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到1998年,艾滋病在国内国内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现,都有报告上来。到07年8月底为止,我们国家31个省市自治区发现并报告上来的感染者和病人累计超过21万。

  主持人:这个病现在在世界上的趋势怎么样?

  吕繁:艾滋病在世界上最早发现是81年,从那以后应该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速度比较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是艾滋病防治的国际优秀机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它近期发布了一个最新疫情估计结果。从全球来看,目前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3320万,其中成人是3080万左右,15岁以下儿童占到了250万。从地区分布来看,还是以非洲为主。我们所处的东亚、东南亚以及东欧在近些年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应该说在大部分地区,艾滋病的趋势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

  我们国家目前在一些重点人群当中感染的状况比较严重。比说**人群,有的地区**人群当中它的感染率超过了50%,也就是说,有100个注射**的**者,其中就有50人以上是艾滋病感染者。再有,像在机房有偿采供血的人群,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不规范采供血造成的感染,这个人群感染率也是较高的。近期经性传播有了一个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性接触的人群比较严重的地方感染率超过了10%。所以从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重点人群当中的感染率还是居高不下,而且经性传播呈现一个增长趋势。

  主持人:其实从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开始,国家各个方面都在和病症进行斗争,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康迈: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各个政府牵头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在这方面可以说从近几年的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来看,艾滋病的投入是最大的。同时,这些投入也见到了一些效果。比如,在国内控制艾滋病的蔓延过程中,虽然发病的人数和感染人数在持续增加,但是我们毕竟保住了低流行的态势。目前,国内的艾滋病流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东南亚地区来看,仍然是比较低的。这是我们国家在预防控制中比较成功的例证。

 \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吕繁

  另外一点,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取得的突出的成效,主要还在于通过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同时,作为国内来说,也促进了国内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些都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活动也使得在今后的公共卫生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先例。因为在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全方位的进行动员,动员社会各方面进行参与,这样的疾病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个,因为任何一种疾病主要是公共卫生问题。但是艾滋病的流行以后,我们把它当成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广泛的动员社会各级机构的参与,这对控制艾滋病来说是必要的条件,这也是国际成功经验之一。我想如果说取得哪些成效,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点,我们保住了低流行的态势;第二点,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动员全社会来参与公共卫生,关注公共卫生,这是比较重要的两点。

  主持人:现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人是谈艾色变。因为在大家固有的观念里,可能觉得艾滋病就是一个绝症,只有死路一条,是不是这样的?

  吕繁:其实不应该这么看。目前得了艾滋病以后,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的药物能够遏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这样能够使人体保持较长时期处于好的健康状态,能够长期的存活。

  比如像我们现在出产的抗病毒的药物就能做到这一点。甚至在抗病毒药物开始出现初期的时候,有些人也开始比较乐观的认为,有了抗病毒药物以后,艾滋病就不可怕了,它可以变成像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的疾病,是伴随人终身的疾病,而不是致死的疾病。

  现在的情况看,但是这种观念似乎有点太乐观了。从目前的情况看,是能够保持人长久存活,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服药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病人开始出现耐药,逼着我们不得不长期的在同艾滋病斗争中不停地开发新的药品,来抵抗艾滋病耐药的问题。

  但是从总的情况看,得艾滋病并不是死路一条,还是有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能够控制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和蔓延,尽管现在还不能够治愈这种疾病。另外,得了艾滋病比较重视,它是一种很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但是,它并不是一种当代非死病、一种绝症,是世纪癌症,不是那样的,人只要能够按期服用抗病毒的药物,人可以长期可以保持一种很好的状态,能够长期的存活。

  主持人:我们不能够太乐观,但是也不能太悲观。现在大家关心艾滋病的疫苗研制进展到什么样的阶段?

  刘康迈:疫苗目前的情况总的来说出现了一些进展,但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也知道,有些疫苗,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有些地方研制疫苗进行了初试,但是这些疫苗距离临床的使用有很长的距离。同时,这次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时候,有人也提到了疫苗的研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疫苗研制的方法和手段,但总的来看还没有突破。恐怕离真正的用于防病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现在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主要还是靠宣传教育,靠行为改变使人们尽量的减少感染艾滋病。

  主持人:国家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有哪些政策?

  吕繁:关于国家的政策,我们现在出台了很多有关艾滋病方面的政策和方法,这些都是目前正在使用的。其实我们国家的策略和使用方法跟国际上基本是接轨的,而且很多的政策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比如说全球范围来看,强调政府的责任,促进多部门的合作,这既是国际上的成功和经验,同时也是国内执行的一个策略。政府在近几年,特别是艾滋病防治条例出台以后,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强调了政府领导下多部门的合作,这是我们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非常重要的保障。

  第二,消除歧视和偏见,保障人权,能够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家人正常生活,这也是我们在控制艾滋病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识,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执行的一项政策。再有一些策略的问题,比如提倡安全的性行为,对注射**人群降低危害的项目,这些都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特别是在高危人群流行的有效策略。另外我们正在推广的检测活动,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上提倡的活动,而且在宣传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通过咨询检测等活动我们也发现了更多的传染源,以便我们对这些传染源的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

  吕繁:另外一点就是治疗的问题,主要指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伸展到家庭的层面做治疗,也是控制传染源和减少艾滋病进入家庭和个人的危害比较有效的措施。我们现在也在开展,而且在治疗的各个中心也逐步扩大治疗的人数,现在的进展是良好的。

  另外一点解决加强投入和开发的问题。国家投入的数额是在逐年增加的,近两三年持续保持在8个亿以上,这是很大的一笔投入,加上国际社会的投入和各省政府的投入总量超过13个亿左右。再一个就是加强检测研究,都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这些也期待着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有我们自己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我们自己的疫苗,尽管这个难度比较大,但是由于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我们会取得一定的进展。

  主持人:刘教授有什么补充的?

  刘康迈:实际上目前我们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全球关注的政策,叫做“四免一关怀”。比如对于艾滋病的感染者和病人,我们提倡免费的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第二,对于需要检测,确定自己是不是感染的服务人群,给他们提供免费的艾滋病病毒的检测。第三,对于母亲感染的检测,提供免费的母婴阻断,因为母亲感染以后,怀孕生下的小孩有可能被母亲传染,母婴阻断是阻断传播的一个办法。第四,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儿童,提供免费的上学。“一关怀”就是国家倡导全社会,对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生活的救助,除了医疗的救助,提供生活的救助。

  主持人:这是在全球范围内的吗?

  刘康迈:是的。这个政策是在2003年底出台的。那个时候正是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出来看望艾滋病病人,慰问艾滋病防治的工作人员,从那以后也特别体现了国内政府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刚才提到,我们在国内与艾滋病斗争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实际很值得一提的就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像吕教授讲的,投入增加,多部门积极的参与,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标签
艾滋病
艾滋病预防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