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传染科 > 艾滋病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时间: 2013-03-11 13:3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人对传播途径还不太清楚。

  [徐克沂]:对于它传染性很弱不了解,只知道艾滋病很可怕。为什么说可以保密?就是说病人可以对单位保密呢?这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人们对艾滋病的歧视太严重了,如果公布以后,有可能活不下去了。第二,它确实有传染。你公布了以后,人家认为你传播,这样误解了,造成歧视。误解才叫歧视。你要不误解,比如非典,你一定不会说你得了非典,不告诉单位,那你把人传染了。得了非典通知单位不是歧视,艾滋病通知单位就是歧视。

  [主持人]:大概在前两个星期,在地坛医院开了一个发布会,是艾滋病宣传片的宣传仪式,是顾长卫导演拍的片子,许三多演的,在一起吃饭,给他擦擦汗还在一起喝水等一些途径,都不会传染。

  [徐克沂]:所以,宣传日是很重要的。为什么那时候说开始的时候,戴安娜王妃到南非去和艾滋病人拥抱,大量地篇幅公布出来,包括和他们一块吃饺子,就是说显示出来确实是不会被感染,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的胡主席、温总理到医院去慰问病人。

  [徐克沂]:每年艾滋病日都要到医院看望病人,和艾滋病人握手。

  [主持人]:还是人们对这个知识不太了解。

  [徐克沂]:恐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消除大家,包括医务人员,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

  [主持人]:刚说到医务人员有被传染上的可能性,他们的职业会暴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比例是多少?

  [徐克沂]:暴露指的是对于感染者的暴露,由于艾滋病是非常隐蔽的,你不知道你接触的是不是感染者,所以这个暴露率有多高,是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在美国公布的54个确认的职业暴露或者感染的病例里面,50%、60%以上都是护士。护士是怎么被感染的?都是在给病人做抽血、打针的时候误伤了自己的手。我们医院有一个护士就是这样,她给别人抽血,抽了血以后,都是大量的病毒,那边说接电话,一不小心把这个针扎在脚上了,注射进去的血液全是大量的X病毒的血液,这都是非常危险的。我们统计了护士,凡是工龄在10年以上的,几乎没有一个说是没被扎伤过,因为她总是在打针以后,处理注射器的时候,这个危险性相当普遍了。

  [徐克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普遍防护的原则,就是要求大家把你所接触的每一份血液标准,每一个病人,都把他当做一个艾滋病来对待。要这么看的话,危险性就太大了。实际上就是说危险性很难估计。尤其是作为护士来说,还是挺危险的。

  [主持人]:医护人员暴露了之后,或者扎伤了,应该怎样及时的处理呢?

  [徐克沂]:艾滋病是一个传染很弱的病。它的感染率也不到千分之一。确实对方是一个艾滋病人,确实这样的话,都确定了,比如我们医院,先后有17个暴露的,有的是被扎伤的,有的是手术伤了的,我们有一个大夫给病人看病的时候,病人吐血吐他一脸,眼结膜里面都是,很危险的,但是没有一个被感染的。第一,它感染率很低,第二,有效的处理方法,一个是局部赶紧用清水洗干净了,眼睛或者伤口,把血轻轻地赶出来,把它洗干净了,这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必要的就是药物预防,可以吃上药。

  [主持人]:咱们有一个宣传页,上面有一个标准预防原则,您介绍一下。

  [徐克沂]:一个是普遍预防原则,就是要把所有的有可能的或者没可能的,不管阳性阴性的,都把它当作阳性的来对待,都把它当作有感染可能的来对待。究竟怎么做呢?有一个标准的预防,分成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洗手,特别强调洗,先把它冲洗干净了就行了。第二个方面,尖锐的物品的处置,刚才说的针、刀子等等,千万注意,别把自己扎伤了。第三个方面,带防护性的东西,有时候也挺难的,不可能每个病人戴上面罩,但是戴手套是非常有用的,他们做过统计,戴上手套以后,你被扎伤了,这种可能性是不可被预防的,你不戴手套也会被扎伤,戴手套也挡不住那个针尖把你扎伤,但是手套里的这一块橡皮直接堵在针的小孔里面了,进入的血液,危险性减少100多倍,所以标准的预防都要采取。比如给病人做检查、做治疗、做护理的时候把手套戴上,尖锐的物品要处理好,还有就是垃圾的处理,还有消毒。一共是五个方面,都做好了以后,就保证你不会被感染。

  [主持人]:医护人员里面有被暴露了之后感染的人吗?多吗?

  [徐克沂]:应该说感染的人本身就很少。全世界公认的,那天我看了一个数字,大概被扎伤的,全世界估计有一万五千医务人员,但是真正公认的,英国和其他国家,我们没有看过,以前都很少,才54例。有上千万个被扎伤的,所以感染的机率是很低的。

  [徐克沂]:我们17个人都是很高危的,在2000年以前,没有什么药物治疗,2000年以后,基本上有一半左右的人都吃了药,以前都没有吃药也没有被感染。

在线提问

最少可输入5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