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变冷,又到了脑中风的高发季节,护理专家吴东宇提醒,有脑中风病发症的人群,一定要做好脑中风康复护理,以免导致病情复发。下面就一起来学习脑中风康复护理的方法。
副主任医师 吴东宇
专家简介:
吴东宇,男,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博士后。
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意识障碍程度评估、意识障碍的预后判断以及促醒,形成独特的检查手段。对脑中风和脑外伤导致的痉挛以及脑损伤后运动障碍、失语症、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小脑平衡功能、共济运动障碍等进行有效、独特的评估和治疗。目前正在进行运动障碍及痉挛、意识障碍促醒、意识障碍苏醒的预测、失语症、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临床研究。
取得的成果: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脑电非线性分析及fMRI监测意识障碍的研究”和“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和促醒机制”;参与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的“围术期脑功能变化预测指标的系列研究”获得总后勤部颁发的“国内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奖”二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用于实时监测的大脑电位非线性趋势图形的生成方法”发明专利一项。专著《神经康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SCI期刊,影响因子3.122)发表论文2篇。现任《国内康复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国内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言语治疗学组委员。
主持人:脑中风这个疾病越来越引起重视,脑中风的康复治疗也逐渐被大家熟知。那么,脑中风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吴东宇:这个是很多脑中风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一般对于康复而言,现在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大目标。第一个就是恢复功能。它指的是,如果脑中风患者存在功能损害的话,比如说有运动障碍、吞咽障碍、言语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等,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而得到恢复,这个是康复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个目标就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即提高他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能够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我们的运动功能、交流功能等等都是为了日常生活服务的。这样患者可以不用长期卧床,不再需要其他人的照顾,可以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使他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但是对于目前的康复而言,前两个目标还不够,我们现在还有第三个目标,就是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对于一些处于工作年龄和年龄轻一些的患者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脑中风有低龄化的趋势。临床上二十多岁、三十多岁发生脑中风已经比较多见的。脑中风的低龄化,造成了它对康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患者,如果你只恢复了功能,只恢复日常生活自理,对他来说可能还是不够,我们还要恢复第三级就是社会参与。最终的目标,能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他的家庭。
三个目标可以简短的说成六个字,即“功能-活动-参与”,这就是我们康复主要目标,也是我们康复能够达到的最主要的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岗位,能够重新开始他的工作。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