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 精神科 > 抑郁症 > 2/3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行为需要干预

2/3抑郁症患者有自杀行为需要干预

时间: 2014-07-10 10:20  来源: 求医网   编辑:

  主持人:除了产后抑郁之外,还有一些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很极端的行为,比如自杀自残等,抑郁症怎么会产生这么严重的行为?

  郭俊花:患抑郁之后最害怕的就是自杀,而且发生率很高,抑郁症患者当中2/3的患者都有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其中15%—25%自杀成功。我们在临床上接诊一个抑郁症的病人,只要确诊后首先评价他有没有自杀的风险,这个一定要做评价,如果有我们会告诫家属一定要加强看护,因为这个后果非常严重。抑郁症越严重自杀率越高,那时候患者已经悲观、绝望到极点,在患者脑海里就没路可走,患者想不到别的事情,就是留给一条自杀的路。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家看孩子,丈夫在外面上班,她偶然机会得知丈夫有外遇,后来还要提出离婚,这时候她接受不了情绪一下子特别抑郁,抑郁之后觉得没有活路,最后出现了自杀行为,被送到医院抢救。抢救之后她还是情绪极度不好,就不能离人,还是想自杀。后来大夫建议她到我们医院来,来了之后她还是抑郁,一开始她不相信这是病,觉得是自己的环境造成的,后来我们给她做工作,不管有没有原因达到这种程度就是病要治疗,你尝试着用药,我们当时给她做一些心理辅导也尝试用药,后来在两周之后她来复查,她自己跟我说,我的病好多了,我确实是有病。我说你为什么说你确实有病?她说我现在能听到孩子的哭声了,我也能够看到我家里那么得乱了,我能够感受到我妈妈那么心疼我,我能感受到我姐姐对我那么好。她说我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感受不到,我觉得我那时候单独的感觉就是没有婚姻就没有了一切,现在我感受到孩子的可爱了。这说明什么?她抑郁的时候对周围的事情感受不到,孩子非常可爱,她说那时候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她说我平时很勤快,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那时家里垃圾堆得特别高,她都不知道去收拾,她说我没感受,单独的感受就是没有活路了,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杀观念。实际上她病了之后家人对她特别关心,她父母照顾她,姐姐帮助她看孩子,她说我就体会不到,我现在真是体会到我妈妈对我这么好,我姐姐对我这么好。我说无论如何尝试治疗两周,两周之后再谈到底吃药还是不吃药,这两周你一定听我的,一定坚持吃药,这个病很常见,只要治疗了就能好。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主持人:这个患者就是两周之内通过药物干预?

  郭俊花:一方面药物干预,一方面这个时候我们也给她做好多心理辅导,她的疗效还是很快的。这个案例给我印象这么深,因为她描述的特别清楚,甚至她还跟我说,实际上很多人认为这不是病,她身边好几个都是这样的人,也把她们也介绍过来。抑郁症科普知识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匮乏的,大家总认为这是一个思想问题,小心眼的问题,外界应激的问题,不认为这是病,实际上情绪问题很常见,就像发烧感冒似的。

  主持人:很多患者就认为我是情绪问题,怎么可能通过药物来缓解。

  郭俊花: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好多患者都这么说,我是因为这件事情得的病,药物就能给我调过来吗?我今天解释一下为什么药能调过来。因为人的情绪是受神经意志的支配,人的思维、人的情绪、人的心理活动跟体内的生理环境、生化环境、脑功能密切相关,现在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你在抑郁的时候你是有生化改变的,最常见的比如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这个时候你的水平是低的,还有甲状腺素水平也是低的,好多病人过来让他查甲状腺功能,他的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的指标都是低的。现在通过做功能核磁也能看到抑郁症患者脑功能的改变和结构的改变,比如说大脑神经细胞数的减少,有一个部分功能活动弱了等,是有这些改变的。这些改变在轻度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调节包括增加一些体能运动包括缓解压力等方式可以调节过来,但是如果重或者持续时间长调节不过来,怎么办?用一些药物调节的更快一些,而且很快调节过来。

  环境方面从国家来说各个方面都在逐步的好转提高,不良的环境确实能引起抑郁,比如人得了病没有钱治病或者没有房住、失业、不良的生活事件等等。因此我们从大环境上来说也得靠我们自己平和接受这些现实当中没有达到自己意愿的方面。

  主持人:有人感到一段时间自己心理出现一些问题,工作或者生活方面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自己应该积极去调节预防,这应该也是给大家的提醒。

  郭俊花:建议大家有时候可以上网看看应对策略,有些是积极的应对策略有些是消极的应对策略,遇到问题哪些是积极的应对策略哪些是消极的应对策略,自己去看看学习非常有好处。

相关标签
抑郁症
抑郁症治疗
分享赢大奖:
新浪微博(企业版) QQ微博

值班医生 MORE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12994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